树是很普通的,无论乡间小路还是宽阔大道,都能看得见它的身影。树有很多种。有亭亭玉立的小树苗,有历经沧桑的老古树,有供人们欣赏的树,也有可以做为建筑材料的树。你看那绿绿的叶子,粗粗的树干,以及深埋在地底下看不见的树根,它演绎着一年四季的热闹:春来枝头绿意染,夏日炎炎浓浓荫,落叶纷纷秋来到,铁骨铮铮傲霜雪。其实树告诉我们的不只这些,想一想,一棵树可不可以象一个人,可不可以象一个大家庭,或者象一个民族呢?
说树像一个人,你看树的根象人的双脚,树的干像人的身躯。在晴朗的天气中,它向着阳光努力的生长,伸展着它的枝叶,撒下片片绿荫。在恶劣的天气里,它坚定的立稳脚跟,深深地扎入土地,努力地和风雨做斗争。这和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是多么的相似啊!说树象一个家庭,父母是根,夫妻是树干,孩子和财富是树的枝和叶。一个家庭里一对夫妇孝顺父母双亲,冬温夏清,晨省昏定。爱父母之所爱,喜父母之所喜。夫妻和睦,夫唱妇随,齐心合力。家族之树因家庭的和谐而繁盛。古语说:老猫枕着屋脊睡,一辈传一辈。上一辈孝养父母,礼敬双亲,下一辈是不用教的,他们做的都已在生活中经历过了,都是父母做过的事情,礼所当然的。你说这棵家族之树怎不茂盛?说树象一个民族,你看这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是这个民族的树根,这个民族的人民是这棵树的躯干,人民所创造的各种财富是大树的枝枝叶叶。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民族的人民是这棵树的躯干,我们的人民所创造的无穷的财富是我们民族的枝枝叶叶。正因为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丰富无尽的知识财富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才使我们的民族饱经沧桑而不变,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自二十世纪以来,有关中国传统的东西越来越少了,那种中国的味道渐渐被一种叫肯德基麦当劳的东西所替代。中国传统文化大树的树根在不断的萎缩。人们在社会上通用的生存哲学“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个人主义理念。现代中国,人们已不再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目标,自由和快乐,似乎比这些都重要。现代的孩子对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尚书》、《诗经》、《左传》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思想体系精髓一头雾水。欣赏古典诗词之美也来自周杰伦的《东风破》。那些传统的美丽浩瀚的诗词曲赋,他们只知道一点零头,背的仅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的小情调。他们的心灵少了“醉里挑灯看剑”、“袅情丝吹来闲庭院”这样的情韵滋养。被灌注的理念是要懂得怎样赚钱,怎样花钱,要得到高学历、高收入、以成就高消费、高享受。这种成人的价值取向在我们下一代身上复制,比如学琴是为了考级,下棋是为了成为国手,书画是为了升学时加分……那种初始的风雅已被扭曲,再也没有了唯美的形状。
有这样一个笑话:“孔融为什么让梨?”“因为大的梨是坏的”。如果孔融有知,真不知道他会是何种表情。是的,自1912年,国民政府下令取消小学堂读经的命令后,我们的经典文化已逐渐不被记起,传统的道德规范也随着文化的遗落而流失。20世纪90年代的孩子被教导:不劳动不得食。自他们懂事就置身于竞争中,标准的达尔文主义者。当大多数人开始认同“谦逊使人落后”这种工业文明的价值观时,中国传统的那种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也就湮没了。人们开始相信圣诞老人,要过情人节,要在麦当劳、必胜客里过生日时,春节的来历,七夕的传说以不知从何说起。孩子们不知道泥阿福,他们没有见过长命锁,没有上过八仙桌,没有跨过大门槛。在他们眼里,这些东西都是苍白的没有质感的。
大家都知道,一棵大树根粗才叶茂。如果仅仅是树头很大,其它的地方都缺乏营养,不知道这棵树能存活多久。如果这棵树是我们民族之树,那么…….我,我不敢去想象。
在物质文化极为丰富的今天,我们的精神层面却越来越薄弱,物质的诱惑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在精神的殿堂里,我们四处飘荡,找不到方向。看到一句对联这样写的:“江河若断流,我辈何以对子孙 文化若失传,我辈何以面族先”。若江河真的断流,若文化真的失传……不,不,这种现象不会出现,不会出现。看着社会上忙忙碌碌为生活为钱的人们,我无语了。我只想说:“救救我们的大树,救救我们的根;救救我们的孩子,救救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