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本怎样的书?——兼含天地人三才之道丨四海孔子书院亲师共学课堂

20201224_153337_000

编者按:2020年10月20日,四海孔子书院亲师共学课堂线上课程开课,书院导师杨庆亮先生在台湾通过视频方式进行。本学期的新课程是《易经》。在第一节课上,杨老师首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了如何理解《易经》这本书?《易经》揭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以及我们要用什么态度去学习《易经》?如何用《易经》的思想指导现实生活实践?让我们通过音频温习这次课程。

360截图20201224153521684

20201224_153337_001

 

杨庆亮老师

易经是本怎样的书?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易经.系辞下传》)(将天地人三才的象征而两两相重叠,形成了六画的卦),故六(每卦的六画),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从《易经》的观点,一个人如何处事做人,所思考的,不能只是个人主观的喜好。因为人活着,一思一行无不关联于他所立身的天地。但天地,并不是一个外在于一个人身处的空间,而是内在与个人生命在道上共存。我们读《论语》、《孟子》,往往只看到孔子教我们,一个人应该如何做才能成为君子,才能实现为人的价值。

这个叫做“人道”。《易经》进一步教我们,人道所以为道,因为他立基于天、地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他做人的行为是符合天地的律则,因为符合于天道与地道,因此始能称为人道。

例如: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为什么孔子特别衷爱于愤悱之人?特别衷爱有创造力的人?难道这只是孔子个人的偏爱?或者缘于古书的记载?孔子依据什么,将愤悱当作他教学的重要主张?

孔子的教学,完全出于内心活泼的愤俳不容已之情,古来早有定论。但这愤俳不容已之情的源头来自何处?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

孔子对于外在天地创生不已动力的体会,是他领悟内在愤俳不容已之情最重要的来源。我们同时也可以想象,当孔子在生命之中领悟到愤俳不容已之情的时候,他所感受到的,不止是一种正确合宜的人生态度,而且同时还能被激发出一浩翰的天地宇宙情怀。

于是,我们了解了,儒家所谈论的,不止于人间世的人道,在人道之中还贯彻着浩大的天道与地道。《易经》,就是这样一本兼含天地人三才之道的书。

天、地、人以何方式相摄相综?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周易正义.说卦》)
但人如何能学习天地之道呢?
《易》将天地人(三才)归摄于阴与阳两个原理,或者说柔与刚两种态度,让人可以简易地有所遵循。
透 过 阴、阳,可 以看到两个最为影响人的两个范畴:一个是时间(先天八卦),另一个是空间(后天八卦)。换言之,人立于天地之间与天地参,并不是靠外在的模仿,而是靠阴阳所形构的时间(时机)与空间(尊卑)的相互配合。《易经》认为,一个人若能在时间与空间居于合宜恰当,即是居于人道,便能与天地相合。不但能使自己心安,也能使自己与天地中的他人合拍共鸣。

阴阳和谐是种态度

“天地絪縕,万物化醇(天地阴阳二气交感融合,万物得以化育醇厚完满),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经.系辞下传》)

阴阳相合,也就是在时间、空间上与天地中其他人、其他物相互谐和。而当人的态度敬重,诚挚有礼,那么他便是走在天地人和谐的道路上。于是,便如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在学习的场合,在祭祀典礼,在人生的各种旅程上,都能获得最大的成果,因为这不但是人道,也是天地之道。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论语.述而》)

更多书院资讯敬请关注书院公众号:sihaishuyuan。

0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小区122号  邮 编:100095  电 话:17710966551
邮箱:confz@163.com  网 址:http://www.sihaishuyuan.com      联系站长:联系站长
京ICP备1802172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6110号    
经典诵读 | 全球儿童经典诵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