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3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北京四海孔子书院联合中华文促会中华书院联盟,孔子研究院,华夏出版社,三智书院,本源社区书院等机构,于中国儒学重镇——北京孔庙国子监,共同举办“世界读书日·全民诵经典——儿童经典诵读工程20年再出发”活动。本活动旨在倡导诵读经典,回归经典,并结合时代特色,开启线上空间,以期打破时间与地域的壁垒,实现线上、线下,国内、国外全球范围联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儒学经典的传承与发扬贡献力量,并在全世界讲好中国股故事,发出传统中国的声音,从中国经典的角度深刻诠释中国。
从2001年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联合各方在国家图书馆发起“儿童经典诵读工程”至今,已走过20年的风风雨雨。在这20年里,“四海教育·四海传播”始终不忘初心,牢记前辈师友的嘱托,从民间基层开始,连续不断地把中华经典向大众普及。这其中包括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系列图书音像教材,几年如一日进行经典推广活动全国巡回演讲,举办儿童经典导读班(四海国学启蒙馆)、四海童子园、四海孔子书院等教育实体,承办华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友谊赛,策划“经典诵读工程全球测评”,走入社区开设儿童经典诵读及亲子国学课堂,举办国学夏令营、海峡两岸亲子游学营、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班等。
儿童经典诵读工程20年回顾资料片
2018年,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此时此刻,作为一直以来投身到此项事业的我们,倍感欣喜。迎着国家发展和文化复兴的春风,四海孔子书院逐步完善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探索实践,继续不断向前发展,并把“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推向新的阶段。
本次活动继“四海经典文化传播中心”推动儿童经典诵读工程20周年“,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 “四海孔子书院” 创办15周年,以及 “四海幼儿园”创办17周年之际,也正式向社会公告,“四海教育•四海传播•四海孔子书院”联合推出并正式创办启动四海线上书院。
点击查阅:读圣贤书,立君子品 ,做有德人 | 四海线上书院开课啦!
四海线上书院宗旨与“四海教育•四海传播•四海孔子书院”一致,即:传承与传播中国文化,恢复以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教育,让读经之声遍及朝野,让经典智慧历久弥新。我们期待通过四海线上书院打破时间与地域的壁垒,实现线上线下结合,海内海外全球互动,从而让经典之声遍及四海,和合万邦。
(四海线上书院揭牌启动)
本次活动亦得到了各大媒体朋友的支持和参与,其中包括: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政协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新闻社、中国教育电视台、学习国学融媒体等。
卓新平教授作为第一个上台发言的嘉宾,从诵读经典的意义谈起,积极鼓励青少年儿童诵读经典。他说,我们要倡导全民读经典,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儿童。青少年肩负着中华民族经典传承的使命,对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的国际形象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的准备工作就是从经典开始,让少年儿童诵读经典,体悟经典,弘扬经典。读经典,可以使人精神豁达;读经典,可以让中华文化得到传承;读经典,可以让我们得到精神的超越,让我们宁静致远,厚德载物。
(卓新平教授)
但是,在今天的世界上,充满着疑虑和动荡不安,世界要走向何处,人类各个民族都在寻找答案。实际上中华民族的圣贤已经在中华经典种给出了答案,因此,需要我们认真地阅读经典,体悟经典。诵读经典,不仅仅能充实自身,还能给世界做出贡献。在今天这个“世界读书日”,我们倡导“全民读经典”,支持鼓励我们的儿童诵读经典。
王杰教授从两岸关系出发,谈到了两岸中华文化传承的现状和自己的思考。他说,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怀着一种敬意与温情,不安与期盼。敬意来自于对中华文化、中华经典,对孔庙国子监的敬意,对各位前辈到来的敬意。尤其是四海孔子书院冯哲院长20年以己身之力扛起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推广的任务,20年坚持不懈,让我们充满敬意,这些敬意又让我们感到温暖。
(王杰教授)
当然,来到这里也怀着不安,因为又不安,所以也有所期盼。什么不安?我们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读经典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来到这个活动,也带来一些期盼。看到两岸的现状,我们中国人的彼此不信任,没有敬意,没有礼貌,让我们不安。所以,我期盼,通过中华文化,通过经典诵读,能再次拉近我们两岸中国人的心灵距离。我们为什么是中国人,因为我们身上有中国文化。现在两岸问题,有一点就是文化的不和谐。台湾当局一直在去中国化,丢掉了很多老祖宗的东西。曾几何时,我们一度非常敬佩台湾保存了很好的中华文化,但是,近些年来,开始去中国化,从而从深层影响了两岸关系,影响了祖国统一。四海孔子书院这么多年,一直在积极努力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做了很多工作。
现代这会,是大数据时代,所有东西都要有科学依据,却淡化了道德的评判,人们越来越会享受生活,但是道德却越来越沦丧。这是我的不安。所以我期盼着,以20年为契机,再出发,坚守下去,一定会迎来中华文化的复兴。
(冯哲院长)
冯哲院长从二十年前发起“儿童经典诵读工程”的回顾谈起,讲述了20年来风风雨雨推动这项事业的历程。他说,我在整理这个“儿童经典诵读工程”20周年的历史文献的时候,心情起伏。20年前,第一次去拜访时任国家图书馆馆长的任继愈先生,鼓起勇气说要推广经典诵读这项事业,任老当即表示支持,并认为这是一项救国大事。他强调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扎根。之后,又得到了香港南怀瑾先生的鼓励支持。最后在2001年的春节,正式启动“儿童经典诵读工程”。任继愈先生和凌孜老师都在百忙之中前来助阵,任老还专门为工程题字。可以说,每每遇到困难但总能得到很多很多的老前辈的鼓励。
冯院长特别谈到他去拜访赵朴初先生的夫人陈邦织老前辈,在书房,陈老便谈到赵朴初老前辈对中华文化的担忧,在赵朴老看来,我们出现了文化的断层,国人的中华文化自觉意识需要唤醒。冯院长觉得,这20年工作,恐怕也就是一个唤醒。到今天,这个形势已经大变,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应该说,此时此刻,我们更有条件重拾我们的中华文化,且更需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用中国文化去赢得世界的敬重,这个才是真正的崛起。
(张祥龙教授)
由此我们需要思考我们如何应对挑战?一方面就是要多元化,和随机化,不能是只读经典而忽略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教育行为,而需要顺应现代教育体系的格局,寻找切入点,比如利用寒暑假、周末时间补充经典学习。
另一方面,把经典诵读行为和经典中的思想渗透入家庭,营造家庭化的经典诵读氛围。这个首先要家长明白读经的好处,从而营造好家庭经典诵读的环境。家庭读经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尤其是中国经典,其伦理教育本身就是对家庭的护佑和家庭和谐生活的指导。
最后,读经,经典广义上包括六艺,也就是说,经典诵读,除了读书,需要身体的参与,把经典内容实践化,让得到经典滋润的心灵融入生活,适应现实需要。
(右一:王名教授)
王名教授长期研究社会治理,在研究社会组织过程中关注到了四海孔子书院的教育活动。关于经典诵读,他引用《周易》:“反身修德”的思想。他讲到经典给我们很多提示,我们通过读经可以向内观照,提升生命境界。王明教授在大学课堂《大学》,他认为经典可以提升生命的纬度。他把经典搬到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学生其中就有从小读经的,有人甚至还在四海孔子书院学习过。经过长期的教学发现,经典诵读放到大学里边,很有效果。尤其是对于社会公共治理专业,儒家经典中的修齐治平思想与之非常契合。
最后他援引钱穆先生的思想,从当代找问题,从过去找答案。学习过去的经典不仅可以解决当下问题,还可以让我们面向未来。
冯哲院长认为,现代社会充斥着从西方传来的个人主义思想,家庭观念淡化,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受到挑战。反观中国传统,我们是一种“关系”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协作而存在的,基于人文关怀的中国经典不会让人产生个人主义思想,而让人更加重视家庭,重视社会和谐。同时他指出,读经并非仅仅是记住词句,而是涵养一种人生态度,让生命具有高度,居敬存诚,体察万物。我们读经是为了学以成人,尽人性,尽物性,不是逻辑上的研究,而是与身体体察密不可分的力行学问。读经典最终要实现明体达用,知行合一,慢慢涵养,给生命带来喜悦和生生不息,让经典成为生命的背景。他强调,要降低读经的功利性和目的性,通过实践来完成自己生命提升,达到自己生命的意志自由。
(四海孔子书院学生吟诵经典)
本次活动,为突出经典诵读主题,四海孔子书院乐教组合唱团特地准备了一些吟诵节目,其中包括《论语》《诗经》》《大学》等,学生们精神饱满,带着韵律和情感把让经典之声回荡在彝伦堂,赢得了在场嘉宾的阵阵掌声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