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专题丨学习儒家,就是走一条成人成己的喜悦上达之路

20210507_113132_000

引言:五一节快乐。劳动在儒家而言,是身体哲学的实践。儒家崇尚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故劳动最光荣。五一节,你可习劳?

002

 儒家的核心精神就是“学以成人” 

儒家,看似平常的生活,但恰恰是在生活当中,时时都是在修行当中。“学以成人”的确是儒家对教育,或者对自我教育最终极的目的。

成为人之为人,恢复天地对人的高贵,说白了就是我们不能够自贬身段,也不能够妄自菲薄,否则真会让自己不安。一切的努力都是因为我们不想有遗憾,所以凡事要竭尽全力,凡事尽心尽力,就是儒家对待人生的态度。

当然这也是儒家在这个基础之上要慎思笃行,要知进退应对,又不失其正,也就是“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20210507_113132_001

(冯哲院长每周一早晨带领全院师生为夫子上香)

这就是儒家对待自己,既充满了积极进取,又涵容广大,又能承载,又以天道作为自己的依凭。真正的儒者就叫做“儒者无敌”,无敌就是没有对立,他跟所有的万物都追求一种和。他不会对立,但他也不会孤立自己。

所谓慎独,就是你不可以跟天地隔绝。隔绝了就没有办法去尽性知命,所谓:君子必慎其独也。不要割裂,不要隔绝天地之道,当然今天也说不要个人主义,年轻人不能任性。因为我们知道今天全世界都盛行个人主义,你会发现这是一个集体性灾难。

而夫子的心是天地之心。他一定是要让万物、让人类与自己是息息相关的,某种程度上他的内心跟外在的世界是息息相关的。

20210507_113132_002

(4·23“世界读书日·全民诵经典”活动,冯哲院长与嘉宾一起在孔庙国子监彝伦堂前礼拜夫子)

所以他觉得修身很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孔子传给曾子的法里就说,曾子去世前让孔子看手看脚,实际上不是说手脚是不是完好,而是没有给父母带来负担、痛苦。身就等于心,心则等于德,修身实际上就是身心灵转化为德,它实际上是很细微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你就会发现原来儒家的法是那么简易,但又那么高深,以至于常人“日用而不知”。真正进入到儒家的内在,会发现儒家的功夫,儒家所立的本,是《中庸》中本立而道生的本,“天下之大本也”。所谓的中,所谓的诚,就是儒家对待自己常常的照察。

是不是跟天地相合,是不是胸有天地,是不是觉得别人跟我是一体的,不是你我是我们,这样就必然产生譬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类情怀。

 “民胞物与,一体为仁”是儒家的核心观念 

中国人问好都是“大家好”,美国人问好说“各位好”,因为他是要分开的,我们是不能分的。一个称呼的背后就有世界观、价值观。所以中国人一定要想到什么呢?如果要想我好,我一定希望我们一起都好。

也即是所谓的“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它一定是阴阳合和的,而不是你和我一定要一样。同则不齐,但要相合,就像乐器一样,各做各的但又相和,才能成为乐曲,这就是中国的文化精神:群大于己。中国人不读书也会想到别人很重要。

因为有了这些观念,当我们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国人觉得没那回事,他们提出的是人类利益共同体。

640

西方智慧和中国人观待世界的方式完全不同,我们认为你我彼此是息息相关的,自然我就要关心你,甚至说我就要爱你。但爱又不失敬,用礼和乐来协调。所以礼主敬,这个“敬”必须要显得亲,只有“敬”是法律关系,要有“亲”才有情。

是以中国人处理人的关系是最高妙的,因为万物都是这样相互依存才能生生不息。这就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人文视角。

我们看待事物是人文视角,而不只是科学、理性、逻辑、概念,中国人除了这些还有感性、直觉、整体、动态、平衡、协调,是在运动变化中掌控着平衡的。那这是中国人的智慧,既有一定之规,又极其灵活。

把握了这些,你会发现你就是所谓的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这就是我们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国与国的关系。由此就可发现,原来中国人的这些智慧足以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很精彩。这也让每个人都可以去安身立命,因为文化本来就是疗愈心灵的。

20210507_113132_003

(书院小朋友课间嬉戏)

从这个角度我觉得,在书院里面办有关孔子的寻迹展,会让书院在本来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很美的隐喻的同时,又让这个空间充满人文精神性。我觉得中国的文化氛围本来就应该是这样。

其实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活在这样的空间里面,方才觉得文化可爱。它曾让我们喜悦,有喜悦人生才有道路。

 “有感”才能入儒家的门

夫子希望每天人都是新的,也就是心灵每天都要有感,有感才是新的,无感就是哀莫大于心死了。有感才能入中华文化的门,这是夫子很高妙的教化。

现在年轻人个人主义、以个人中心,其实是因为委屈,而选择的自我封闭,也就对他人无感,便当然以个人为中心。那是简约世界,简约的心。而有感则是同情的心,悲悯的心,体察的心,这是完全不同的。

学中国文化,必须带着深情去学,当然还要有一定的血汗,必要的还有血泪。这样文化才有的重量,儒学才有分量。否则全是概念、思辨,就只是脑袋里的事情,而不是生命里的事情。所以这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20210507_113132_004

(四海孔子书院学生在耕读园参加劳动)

儒学是生命的学问,是生命的学校。要经历世上的风霜,才有儒学在生命中的重量。如此才会觉得踏实。

《礼记》上讲“情为圣人之田”,圣人的沃土都是基于情。因为有情,才能悲悯,才能体常,才有忠恕。

《礼记》有天地之性最贵者为人。因为只有人才悲悯,四端之心不都是因为人吗?孟子讲“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人跟禽兽差别不大,差别就在人有四端之心,人对万物有感,这就是人高贵的地方。有这个之后,你就会觉得别人的痛你能不能感受到。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天下黎民百姓的疾苦能不能感受到?儒家认为能感受,因为不出户知天下。我们能不能改变?可以,不出门,成教于国,这就是儒家对人的自信。

只要这样做,一定能让别人敬重,那人就具有了教化别人的价值;让别人敬重,就要成为典范;要成为典范,就必须要克己修身。

它是由内而外,一点一点,但又不失轻松,不能太过忧患的。

0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小区122号  邮 编:100095  电 话:17710966551
邮箱:confz@163.com  网 址:http://www.sihaishuyuan.com      联系站长:联系站长
京ICP备1802172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6110号    
经典诵读 | 全球儿童经典诵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