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如射丨四海孔子书院夏令营传统弓射艺侧记

20210527_094531_000

编者按:射箭已经成为现代竞技体育的一个项目,在奥运会中,射箭的金牌大多数被韩国运动员夺取。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非骑射民族是如何取的如此骄人的成绩的。在笔者看来,这其实是有历史积淀的。韩国历来重视射箭运动,民间的射艺团体很多,气氛浓厚。在现代运动中,他们把传统弓射箭艺术与现代竞技体育相结合。

中国,自从有文明起,射箭就一直伴随,到西周时期,又把“射艺”纳入六艺之中,为贵族士大夫必修科目。经过发展,中国的射艺已经不仅仅是强身健体的运动,而且融入了选拔贤士、修身进德的精神内涵。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勃勃复兴的今天,四海孔子书院开设周末书院,希望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入门中华文化的平台。并在夏令营、游学营中开设射艺课程。

00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没有哪个民族没有使用弓箭。正如恩格斯所说:“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可以说,没有弓箭的发明使用,就没有当代人类文明。

20210527_094531_001

射箭在中国,具有崇高的地位,形成了独特的射箭文化。在中国古代,男婴出生,父亲持弓箭“射天地四方”,以期待男孩成人能够顶天立地、志在四方;到了上学的年纪,射箭是学校的一门必修课,“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通过射箭“学则三代共之,所以明人伦也。”;到了结婚时,需要以弋射的方式射大雁,作为聘礼。弋射就是在箭尾系上绳子,射向飞行中的大雁,绳子缠在大雁身上而活捉;而人死之后,事死如使生,要将主人生前使用过的弓箭器械陪葬,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依然可以射箭。在古代的中国,射箭关系到人的爵位、功名,“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中为诸侯,射不中则不得为诸侯。”,向天子举荐人才,天子要“试之於射宫”,要达到“其容体比于礼,其节比于乐”的要求。

20210527_094531_002

为什么中国人要将射箭看得如此重要?中国读书人有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我期许,而实现这些目标,首要在于修身正心,而射箭也是一个正心修身的过程。正所谓“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射箭和做人的道义一脉相通,“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知行合一、反思内省,“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当射不中的时候反思自己的动作“反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正如我们做事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一样。射箭体现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翩翩君子风范,即便是比赛也是“揖让而升”,注重个人的礼仪修养,而射箭节奏不符合音乐节拍的,即便射中也不算中。

20210527_094531_003

从天子诸侯到大夫士,到我们每一个人,通过射箭来明确自己的志向,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那么整个国家就会安定、和谐。所以老子说,“天知道其犹张弓与”,天地运行的道理,和射箭是一样的。这就是中国传统射箭的意义所在,它不是看谁的力量大,也不是简单比试谁最准,而是通过射箭学习修身做人之道。

说起射箭文化中的修身之道,很多人由于对中国文化的精神缺乏了解,对此觉得玄空无物,而其实“制器存道”正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我们赋予各种形而下的“器”以形而上的“道”,使天下万事万物不再与道决然两截,而是阴阳一体。尤其是作为儒家六艺之一的“射艺”,中国古人在用以防身武备之外,赋予了更多的内含,让我们从经典中来感知这项传统技艺的精神内涵。

000

燕礼是国君慰问臣下,与群臣燕饮之礼,过程中国君对臣下相待以礼,臣下则回敬以礼,君臣之间,穆穆棣棣;乡饮酒礼,古代规定每三年,诸侯的乡大夫向国君进献贤能的人,在送行的饮宴上,把这些贤士当作宾客,这一过程称为乡饮酒礼。行乡饮酒礼 时以年龄大小定尊卑,如六十岁的可以坐,五十岁的只能立。《射义》开篇并没有讲射礼,而是先提出燕礼和乡饮酒礼,并指出这是射礼的必要前提。可见射礼的隆重程度。本段说,燕礼和乡饮酒礼乃是“明君臣之义”和“明长幼秩序”的,那么,射义必然包含此两者,也就是说,射礼之行,必须包含“君臣之义”和“长幼秩序”,然后才能谈射义。

20210527_094531_004

001

第一段先明确了行射礼的前提,然后紧接着便是讲述射礼的细节,射礼都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文中说,射箭的人,前进、后退、转身一定要合乎礼仪的要求。内心保持中正,身体要昂扬直立,然后拿起弓矢,目光专注箭靶,这一系列动作都做的很到位了,最后才能考虑是否射中目标,而不是一切准备工作都未就绪,就着急射靶。《射义》说这一过程可以观察人的德行。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经文通过对“节”意义发挥来析出“射以观德”的内含。

20210527_094531_005

002

《射义》在本段之前讲到了射礼的“节”,非常重视士要明节。因此射箭的前期准备、射箭过程都要“发而皆中节”。“中节”就表示一个人做到了“明乎其节之志”,一个人做事能够“中节”则往往事业顺利,长期积累,便能养出一个人的德行。德行立的直接效果是“无暴乱之祸”,国家安定。因此,经文说:“射者,所以观盛德也。” 能让国家无暴乱之祸,人民安居乐业,这是多么大的德行啊!古代选拔官员无不以“德行”为考察重点,射箭可观盛德,当然可以是取士的好办法。作为国家的主导者,国君怎能不留心射礼呢?射箭关系到国家大计,再配上礼乐,形成“射礼”,以此来长期用以选拔官员,故“圣王务焉”。

20210527_094531_006

003

射箭之事,是一个人出生之后便开始了。古代生了男孩子后,在门口挂着一张用桑木制作的弓和六根用蓬草做的箭,年长者背负孩童把六只箭射向上下四方。如今这个民俗已经在中国人的生活里消失了,当然其教化意义也无法发挥了。为何要用六只箭射“天地四方”呢?古人讲,宇宙乃时间与空间的意思,天地四方为之宇,泛指所有的地方。一个男儿,生来就要有“四方之志”,游必有方,而不是从来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志向。

20210527_094531_007

004

射箭不仅可以“观盛德”,亦是君子行仁之法。射箭之前先要“正己”,不管是内心还是身体,做到中正平和,然后才能发机。没有射中目标或者输给了他人怎么办?《射义》告诉我们,不埋怨胜过自己的人,要“反求诸己”,回过头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仅是射箭还是平时做事,这种精神都很好,反求诸己,除了发现自己做事的方法是否有问题进而提升自己,还能培养温润的君子品格,遇事不怨,内心平和。孔子很重视射礼,自己也是礼射的高手。他说,君子一般不会争强好胜,如果一定要有所“争”,射箭是一个好办法。因为射箭看似有竞争,其实过程很“有节”,大家揖拜谦让升堂而射,下堂再共同饮酒,这就是君子之间的“过招”。

20210527_094531_008

005

王阳明先生亲自给学堂的学生讲授“射礼”的意义,他说,德行之立,来自于内心的彰显,君子做学问,乃是从心而求,而射箭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变动。孟子曾讲“有诸内必形诸外”,而王阳明先生则通过射箭者的表现来观察其内心。他举例五种“不存心”的状态,来强调“存心”的重要性。紧接着他又总结了七种养“君子之德”的“存心”学射的表现。《观德亭记》深刻地阐释了心性之学在射艺学习中的重要性,一个人不管学什么,都要保持本心,从心出发,身心一体,方能成德。

 

0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小区122号  邮 编:100095  电 话:17710966551
邮箱:confz@163.com  网 址:http://www.sihaishuyuan.com      联系站长:联系站长
京ICP备1802172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6110号    
经典诵读 | 全球儿童经典诵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