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讲记
——20090913亲师共学笔记整理
亲师共学是书院的传统,承接上学期的课程,本学期第一阶段仍以《大学》为主。
方式为通读原文、冯哲老师分享心得、分组讨论;课后背诵原文。
新学期,有许多新孩子入校,我们也认识了更多的家长朋友,欢迎这些新“学友”的加入。
《大学》概述。
《大学》和《学记》互为表里。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学记》,其文从理念到实践都将教育这件事讲得很透彻,是我们办学的指导。《大学》一文偏重义理层面。在儒家四书之中,《大学》被称为“入德之门”。中国人的君子人格中,我们最赞赏的一种特质叫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学》1753字,把一个中国学人所具备的气度、格局、见识都道尽了。
大,即为大人之学。易经上讲:“与天地同其德,与日月同其辉,与四时和其序,与鬼神和其吉凶。”
学,“学矣,禄在其中,名在其中,利在其中,仁在其中矣。”学也通“晓”,明白。明白什么?明白大道,宇宙的根本、法则、自然规律,做事的宗旨、原则等等。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道在器中,不拘于器。君子不器。孔子也讲-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即是君子不器的体现。
做学问有个诀窍,宽的学问和窄的学问。兼容性最好的软件,最有市场。做学问如是。做“宽”门的学问,和做“窄”门的学问,结果和格局有天壤之别。就中国文化而言,经学是宽门的学问,诸子是宽门的学问,我们也称之为大学。辞章、音韵、考据的学问是窄门的学问,统称小学。从诸子百家来讲,儒学是宽门的学问。
《大学》一文,是儒门代表作,儒门入德之门,从理念到具体操作都有。读完它,起心动念就是家国天下,就是天下的黎民百姓。
《大学》的“一道三纲六证八目”
《大学》一文的精要,篇首“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一百多字,全部含摄其中。细细讲来,可有一个““一道三纲六证八目”的次第。
道者,天地大道。
三纲者,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六证者,止、定、静、安、虑、得。
八条目者,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齐治平。
上述几层,互相含摄;充分地体现着中国经典全息的特质。
人一生都在“明明德”。明德是人最光辉的德行。所谓亲民,则是在人和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练就、成就真正的仁德。经典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儒者有为之心非常强,兼具灵气、“空”气,可上可下。儒门心法,让一个人精进、奋斗、努力。同时也有道者“尽性知命,乐天鱼翔”的豁达,也有到了极致后“无可无不可”的超越。当然,我们学习儒家,不可忽略道、佛。
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达到“道”。怎么去修?怎么达到呢?儒门经典不是学问,而是可以去实践的指导,我们怎么证道呢?儒门六证法,知止,有定,能静,能安,能虑,能得;则是我们证道的要旨。
知止,可以说是做任何事情的第一步;要知道停在哪里,知道从哪里开始。如此,才可以有定,才能比较好地做决定。定,就是确定、决定。进而换得静-内心的宁静,身心的和谐。在静的状态里,对动有最清晰的体会。安,可理解为心安不安,具体些,所谓安居、安心、安稳。对周围的一切,了了分明。有安才有精虑。虑,是深思、精思,不是妄念纷飞。虑而后能得,进而得到入大学之道的门。
我们都期望承接圣人心法;续圣贤血脉。然而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只有把握住本末、终始、先后,才能无限地贴近“道”。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齐治平八条目
格物者,一解为穷究一切万物之理;近代印光大师、藕益大师等解为革除物欲。
古有好读经,死于句下之谓,讲的是人对语言文字的执着;大师的解,正是提醒我们,要破掉流于表面,死守经典,不能活用的错解。穷究万物之理,关注所有的自然规律,事理,性理,这是知识层面,一事不知,儒者之耻;而所言“革除物欲”,则是关于知识的知识;两解要合二为一。这两解也体现了中国哲学命题的特质,能破能立、自立自破。
致知者,知到极致,遍及一切事物的知。进而正心诚意。
《大学》有言“心有所忿懥,有所恐惧,有所好乐,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有种种内心的不平、害怕、偏好、担忧……,都不能到达“正”的状态;即没有正确的方法、行为,也不会有正确的结果。
诚意者,所谓至诚如神,不诚无物。
修身者,“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中国最大的平等和民主。
修身的根本在于“明明德”,一生都要去启发自己光明的德性,则有家齐、国治、天下平。
内圣外王。内圣部分,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外王部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明明德的总纲下,做内圣的功夫,做外王的事业。经典讲“修己安人。”一己之修明,天下亲民;天下归仁。所谓一人定国。每个人都把“明明德”作为自己的功夫,天下必定都止于至善。无论“近者悦、远者来”,还是“十方归之、万方来朝”,个人和国家都能呈现相同的风貌。
每一层中间用“而后”连接,讲的是只要做到了前一条,后一条必然达到;不是时间、先后的顺序。
只有通过改变自己,才能达到改变、帮助别人。圣人功夫都是修己、毕生追求内明的功夫,对别人都是无求。
齐家者,从一个家族开始,走向世界。南先生讲进出应对是人生的一等功夫。首先要齐家,家里一团和气。“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善待家人、关照好一个家族。齐家以修身为根本,修身以明明德为宗。
家齐而后国治。国由无数个家组成;每一个家庭都和乐、幸福,整个国家也就平稳、呈现欣欣之势。今日小朋友,不若古人有福气。现在的家庭都很小,个人更多地融在企业、单位里,不再按血缘把众人联系在一起,理想的状态是一种以道义为纽带而形成的融和氛围。这样一个“家”的营造、营建,需要更大的功夫。因为不仅靠亲情、血缘;现在的单位、企业靠利害关系,其中有许多的弊端。这里也提示我们,一个企业的文化很重要。
国治而后天下平。天下太平。广大的层面和点上是一致的,是紧密相关的。
所谓“本乱而末治者否矣。”要始终把握住本末、先后、厚薄,才能够“此谓知本,此谓治之至也”,方能知到极处,把握入道之门。
下一期共学预告:
从“诚”开始,讲解“诚敬谦和”,继续共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