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读书问题之一:“过时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我们讲读书里边,大学里边最强调做新民哪.不要你守旧,不要你保守,更不需要你封建落后,愚昧,不是这样子它恰恰强调创新,每天要有所得啊,每天都是新的,日新其德啊,日日新,又日新,做新民啊,大概这也是所有经典的特质,都要求我们感知这个世界每一天都是新的,你会觉得这个世界如此的精彩,为什么呢,因为你有所得啊,因为你读的是这个世间最好的学问,滋养你的心灵最好的养料,所以我们要把目标啊对准这些,才不至于什么呢?我们有一个词叫“虚空放箭 ”或者“乱枪打鸟”。你很勤奋,很努力但是方法错了,内容错了,所以有一个老师他用这种句话来形容这种行为,叫什么呢 他们讲叫“精神抖擞,走向失败”!啊呀想想好有道理呀,我们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是吧,我们一度孜孜以求的,兹兹美美的,念兹念在的,唯此为大的, 数年过后,一回首,有人哑然失笑,有人悔愧不已,有人唏嘘不已,荒唐,为什么呢,没搞明白吗,很简单呢。 所以你为此努力的的抗争奋斗的非常非常在乎的,就像看《红楼梦》,看它的结尾一样,一场空啊,所以他们说读书贵在三个问题要掌握,这个也是个人体会啦。一个是呢,我觉得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要掌握它的时机,读书的时机不容错过,我们常常说这个像种庄稼一样,春播,夏长,秋收,冬藏。 这是个自然的规律,也是个农耕个一般的规律,那人生读书我想也是一样。假如说当然诸位都成人了,按照我以往过去的喜好,我是非常愿意和家长讲,尤其家里有一个小孩,越小越好。我常常看到这样的对象我就心生欢喜我往往是口沫横飞口水很多,但是碰到大学生呢,我就觉得心生气馁,觉得什么呢,讲也白讲,为什么呢,作用不大。什么原因呢,就是我认为最好的时机已经错过了,我们知道《学记》里面有一句话叫“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为什么呢?像我们练武一样,那个童子功是最重要的,这个时间一过,诸位只能靠苦读。读得很辛苦,所以文化之乐,你感觉只有一个字,“苦”啊,你会被考试所逼,被文凭所害,被工作所迫,为什么,不是你内心愿意的,不是乐之者吗,我们讲困而知之只能做三流的学问,还更不要说你是先知先觉啦,所以说第一个问题是时机,这个问题我认为太重要了,如果诸位当然也不要觉的好像今天姓冯的不讲好话不能口吐莲花,我讲的是事实当然我觉得你或许还有救,你可以救人你可以告诉年龄比你小的你可以告诉你的一些兄弟姐妹,假如他有了孩子那就更好,你可以把这个道理告诉他,这是读书的第一要务,你要认识的第一点。
六、读书问题之二:“学贵以专,务广则荒。”
那么第二点呢,我觉得就是读书的内容这个我刚才讲了,内容是最重要的我常常讲,这个同等的才智,假如一个人或两个人比较,所读的内容不同,上下相差就好比九重天,你们的聪明度差不多,投入的精力也差不多,但由于读的书不同,所以我常常讲,我说人的生命有限,庄子讲知无涯,但人生有涯啊,所以要学无涯,但有的时候,我们常常面对你要做的学问啊,可读的书,或者说已经出版的书.我曾经做过出版,我很清楚,每年中国大陆五百七十多家出版社一年的新书大概有二十多万本,我们在座的诸位,任何一个人一辈子可能都读不完一年出版提供的书,更不要说你到了国家图书馆,亚洲最大的图书馆,你到里面就感觉到你的渺小,不要说到了那些期刊,或那些现代的书,你就是到了它的古籍单本,孤本部,你去看一看,你都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所读太有限,所以有人感慨说读书是生生世世的事情,所以才有这样一句话,今生读已迟.读书确实不是一辈子的事情,确实是生生世世的事情,这个念一定要让他存着,不可以懈怠,那就是说这些内容就锁定在这些轴心时代,这些最伟大的人物,我常讲读好书就要和最伟大的心灵对接,我们常有一句话说,一个人常和伟大的人在一起,你不伟大都很困难,确实如此,所以一定要去读古今中外所有的读书人都公认的这些书是最好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经得起人群考验,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这个非常重要,我们说读圣人的书能够让你有什么体会呢?有一句话说可以与天地精气相往来,为什么呢?圣人他确是孤独,但他确实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是他洞察了人性,是他看清了所谓的天机,是他对这个世界清楚明了,所以他最对得起子孙后代,他把它给记下来,传给我们,所以我们常常讲你要做中华民族薪火的传人的话,或者要升起这种比对圣人的气象,这样的心智,我们叫愿力,儒家讲励志.,佛家讲发心,大概你都需要作点思考。否则你真正称不上是传人.传人就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才能称得上传人。这样的话内容上我们就需要去锁定了,人生苦短.,时间不能浪费,时间体力都不能空着.这样的话我想选几本书。就不要说百家了,我们从三家里面,儒家里面选一本,道家里面也选一本,佛家你也选一本,当然诸位从医,医学里面也有最高的经典。很推崇叫<<黄帝内经>>,我今天还带了一本.当然我的是选本,因为我是业余的.我真的算是玩票的, <<黄帝内经>>我选了九篇,<<灵枢>>和<<素问>>里面,<<素问>>我选了八篇,<<灵枢>>我选了一篇,当然我是给小朋友读的,三岁四岁的小朋友,而且我把<<道德经>>和<<黄帝内经>>合为一本了,有人讲黄老之学,我觉得可以推荐这本书,但这样讲会不会太少?一样只有一本.但是诸位.我们讲读书不求多.不求快,我们讲读书贵在专精,中国的文化,尤其中国的原典,有一个特质,这个可能诸位都明白叫做一经通,百经通。在一本经典里也是前经解后经,后经解前经。所以诸位要去读经的话要把握这个原则,要读全本,读全文,不要选段,寻章摘句,觉得好玩,当做名言警句读,我常讲那是绣花枕头的功夫,没一样你都读,读了十八般样样精通,这个可不行,这个学问有时候贵在精深,为什么?精深才能开出博大,我们讲极高明到中庸,致广大而进精微,这个非常重要,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常常讲,这个人读书啊,言词华美,考据一堆,结果是什么呢,我们常归结为,名人才子或是才子佳人,最终他要堕落到风花雪月啊,一道风景,你说这个社会要委以重任,这种人往往靠不住,为什么呢?因为这种人他的学问往往靠不住,不够精深,不够系统,缺乏所谓安身立命的东西,所以读古人的书,常常为他那种正气,他那种责任,他那种家国天下的价值观所震撼,他怎么可以居庙堂之高,树江湖之远,动静一如,进退一样,所以他能独善其身,或说也可以兼顾天下,但这里面有一个前提,我常说古人的生活要比我们今天品质高很多,,你看他的生活就可以看出来,他可以把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集于一身,变成他的生活方式,生活内容,当他身心不愉快时怎么办呢?可以舞剑啊,可以写字啊,可以做诗啊,可以吟诵啊,可以弹琴,所以我们常常说古人可以弦歌不绝,弦就是弹琴,调素琴,阅金经,所以他的身心常常是均衡的,而我们的身心常常是分离的.为什么因为当你的妄念生起,妄念纷飞的时候你很难控制,更不要说你极为自觉,极为警醒,有人讲像智者的生活,了了分明.每一个念头你都很清楚,有人讲高度自觉的活着,这个常人很难做到,为什么呢?你没有经过读书或是读经的一个过程,或是一个基本的训练,假如说读书这个内容很重要的话,今天算是抛砖引玉,你们可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