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6 14:38 来源:中国青年报
“母亲节我会给妈妈打个电话。”“我会给妈妈送一束鲜花。”……各种日历都把今年5月8日标注为母亲节。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现,很多年轻人都在策划这一天向母亲表示祝福。不过,问及母亲节的来历,在记者走访的10余名大学生中,却没有一个人能明确回答,仅有一个大学生说:“应该来自西方吧。”
作为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母亲节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设立了自己的母亲节。第四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李汉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母亲节”。
从2004年起,李汉秋和一些专家学者就倡议把孟母生孟子的农历四月初二(今年是5月4日)定为“中华母亲节”,并得到了许多国人的支持和响应,有些地方已有中华母亲节的庆典活动。上周,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05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0.9%的人赞同中国人过自己的母亲节,其中48.3%的人表示“非常赞同”。
人不能有奶便是娘,母亲节更不能随便过
“不同文化的母亲节有不同的文化个性,承载着各民族的精神。”李汉秋说,比如美国母亲节是5月第二个周日,它的起源和美国教会文化密不可分,日期是基督教礼拜天。泰国母亲节是8月12日,那是泰王后的生日。不少阿拉伯国家的母亲节是春分,那是万物生长的时候。
而我国各种日历上标注的母亲节却是美国的母亲节。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一些年轻人的心态是,母亲节意在提醒人们爱母亲,过的是哪国的节日无所谓。对此更多的受访年轻人表示,老话说人不能有奶便是娘,母亲节更不能随便过,但我们中国的母亲节具体是哪天大家都不太知晓。
今年“中华母亲节”恰逢5月4日青年节,李汉秋接到了很多庆祝母亲节活动邀请:4月27日,北京市通州区一些小学将提前举办庆祝活动;5月1日~4日,河南省周口市举办全国性“中华母亲节”庆祝大会。此外,香港、上海、烟台等全国几十个城市也有“中华母亲节”相关活动。
“如果节日失去了内涵,就仅仅是形式和所谓时尚了。”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肖群忠认为,各个国家的母亲节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都不是随意设立的,“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过有自己文化内涵的节日呢?”
李汉秋认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是综合性的,缺少单项突出的人伦主题节日,如母亲节等;而现代社会中人们又有表达这种人伦感情的需要,于是西方的此类节日趁虚而入。但异质文化的母亲节既难以传承中华的母教传统,更难以传承中华孝道传统。
李汉秋表示,美国母亲节没有“孝”的内涵,因为父母和子女是一种契约关系,子女18岁以后就完全独立了,父母依靠社会养老。而中国人讲究人伦感情,父母对子女的爱和子女对父母的孝都是不计报酬的。在他看来,“母爱母教,爱母孝亲”是中华母亲节的重要内涵。
调查显示,对于母亲节应该有的内涵,84.8%的人首选“感恩”,82.9%的人认为是“孝敬”,66.5%的人认同“弘扬母爱”,54.9%的人认为应“传承家庭伦理”,54.3%的人认为是“尊敬”。在这项调查中,48.5%的人认为母亲节“承载民族精神”。
肖群忠表示,中国人讲孝道,母亲是最重要的情感主体,用节庆的方式感念母亲的恩情,对于加强当代青年的道德伦理教育、弘扬民族文化都是有好处的。
母亲节送给母亲最好的礼物是什么?
中央民族大学学生王延娜告诉记者,有一年寒假回家时,她和母亲吵架了,一气之下提前返校。后来,她觉得自己做错了,但是对自己最亲的妈妈,她却不好意思开口道歉。那年的母亲节,她在家乡的晚报上发了一篇名为《妈妈,让我大声说爱你》的文章,送给母亲当礼物。当天她妈妈就看到了,母女俩和好如初。
母亲节送给母亲最好的礼物是什么?调查显示,78.3%的人认为是“更多陪伴”,61.6%的人认为是“帮母亲做家务”,46.9%的人认为是“带母亲出去旅游”,46.4%的人表示要“多打电话、发短信”,45.1%的人认为是“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34.6%的人认为是“自己亲手制作礼物”,27.3%的人认为是“自己出人头地”。
李汉秋认为,母亲节是弘扬母爱、传承孝道的契机。目前,一些年轻的母亲不知道怎么教育子女,对孩子娇生惯养,需要提高母亲的素质;另一方面,我们社会主要靠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最关键的就是子女能否孝敬父母。
李汉秋表示,现在子女对待父母的方式存在很多让父母不满意的地方,而且在不同区域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在农村,有的子女不赡养父母,父母失去劳动能力后,无法养活自己。在城市,大多数父母有退休金,但是子女往往对父母的关爱不够,城市父母需要更多精神上的照料。
针对目前年轻人对母亲是否孝敬的问题,调查显示,42%的人表示“一般”,31.4%的人认为“比较孝敬”,15%的人表示“非常孝敬”,9.9%的人认为“不太孝敬”,还有1.8%的人表示“很不孝敬”。(记者 陶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