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岳麓书院之行:考证“实事求是”
凤凰网综合 2014/04/12 10:56
原文地址:http://i.ifeng.com/news/sharenews.f?aid=81390709
2014年4月9日上午10时许,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到访湖南大学,并参观了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虽然这一消息发布得很低调,照片也仅是书院门口的几张随拍,但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短短两天,岳麓山下的这座院落明显比平日热闹,来此参观的游客挤爆门庭。
究竟胡锦涛在岳麓书院里参观的情形是怎样的?这座代表湖湘文脉的古老书院,为什么让他如此感兴趣呢?在书院深处,一座“文昌阁”的小楼里,凤凰湖南专访了当天全程陪同胡锦涛并负责讲解的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汉民先生,独家揭秘胡锦涛岳麓书院之行。
11年前的遗憾,这次弥补了
凤凰湖南:请问这是胡锦涛先生第一次参观岳麓书院吗?
朱汉民:这是第一次。大概在11年前,他刚上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时到了湖南,当时已经做了安排来岳麓书院考察,湖南省委也已正式通知我,我们也做了充分准备,那次来正好是十一黄金周,我哪里也没去。但后来他因公务繁忙未能成行,我就留下了遗憾。这次接待,上级只告诉我是一个重要的接待,直到当天早上,我才得知是胡锦涛主席,我很高兴,没想到过了十多年,他终于来了。
凤凰湖南:您是什么时候接收到要接待的消息?能描述下您当时的心情吗?
朱汉民:我是8号上午接到的通知,点名必须由我本人亲自出面接待。我就意识到这肯定是一个重要的接待。因为这是一项常规工作,所以我也没去打听。我就问了一下,这个讲解有特殊要求没?得到的回复是不限时间,所以这次的参观比较放松。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南完全担得起”
凤凰湖南:在书院,胡锦涛主席看了哪些地方?路线安排有没有特别之处?
朱汉民:也没有特别之处。路线安排基本上是按照岳麓书院旅游、考察的常规线路,也就是说,把岳麓书院最有代表性的古建、文物、碑刻、对联等东西,按照从岳麓书院的赫曦台大门到讲堂,然后参观御书楼,到园林看三绝碑,最后到文庙、大成殿,再参观历史馆、人才馆,这样一个常规路线,但是内容方面我做了突出。
凤凰湖南:您突出了哪些内容呢?
朱汉民:第一,我突出了岳麓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之一,它的独特之处。我特别强调了,岳麓书院作为中国几千所书院中的一所,它最大的特点是在晚清时改学制,改成了湖南高等学堂,到民国时建立了湖南大学,就是说,我们是一所延续办学的书院。我特别向他介绍了岳麓书院今天仍然在办学,他感到很惊异,也非常高兴。
我就说,我们这里继续还在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流动站,系统的人文教育,等于现在是湖南大学的一个院,这是其他书院都没有的,我们是一所活的书院。
第二个,我就特别介绍了岳麓书院在历史上的成就。在大门的时候,我就讲了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个对联出自于中国的经典。看起来岳麓书院把经典里的两句话放在大门口,但是它反映了岳麓书院的历史。
胡锦涛听到后,说,“岳麓书院也好,湖南也好,是完全担得起的。”他说在历史上培养了那么多优秀的人才,并特别提到,到了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变革,像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以及早期的一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物,都跟岳麓书院,跟湖南,有着文化上、教育上的渊源关系,所以他非常欣赏这一点。
80分钟行程在书院讲堂待了20多分钟
凤凰湖南:在您介绍的这些点当中,胡锦涛先生对哪一点是比较感兴趣的呢?
朱汉民:他对岳麓书院讲堂上的“实事求是”这块匾非常感兴趣。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其来龙去脉,其影响到底是怎样的,我把这四个字的历史演变过程做了重要讲解。他对这一点非常感兴趣,说“实事求是还有这样一个来龙去脉。”
凤凰湖南:那么,胡锦涛先生在这一常规路线中,哪个地方是他停留最久的?
朱汉民:停留最久的还是岳麓书院讲堂。估计待了20分钟,而整个行程大概一个多小时,80分钟左右。
在讲堂里,我介绍了几个比较重要的东西。一是介绍岳麓书院的学术传统。它本来就是中国学术演变到宋元明清之后的一个核心,讲堂当年,朱熹、张轼两位代表了儒学道统的宋代大儒,他们在那里讲学。第二个是介绍了两块匾,一是康熙皇帝赐的“学达性天”,是理学的教育宗旨,另一块是“道南正脉”,这是乾隆皇帝赐的匾,体现了岳麓书院在几千年的办学过程中,它所承担的学术重任。所以历代很多大儒在这里讲学,历史上许多起了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都在这里学习。
然后我还介绍了岳麓书院一些重要的对联、碑刻,其中一副长联我做了详细的介绍,它说的强调古代士大夫要有人格独立的精神,以及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感(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另外我还介绍了书院学规,特别介绍了读经读史的方法,他也非常感兴趣。
学生拍照“泄密”低调行程
凤凰湖南:我们发现网上发布的照片基本都是书院大门口的,书院里面几乎没有照片,在书院里面有拍照片吗?
朱汉民:省里有专门的记者拍了照片,我们自己想拍点照片作为保留都没有。
现在在网络上流传的照片,基本都是知道消息的人随手拍的,我想可能都是学生拍的,传出的照片也是微博上的照片,我们自己都没有照片。学生突然看到了胡锦涛主席,很惊喜,敏感、反应快的学生就赶紧拍了几张照片。所以网络上流传的都是在大门口的照片,没有书院里面参观的照片。
凤凰湖南:据说当您接待完、从书院里走出来时,门口已经聚集了很多学生,您能形容下当时的情形吗?
朱汉民:当时,胡锦涛先生来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外面和平时一样,没有特别之处。
我们进去之后没多久,同事就告诉我,照片已经在网上疯传了。所以,很多学生就知道这个时间胡锦涛还在参观访问,就都跑过来。等我们出来的时候,突然看到这么多学生在外面,远处近处至少有几百名学生。学生们很高兴,热烈鼓掌,他也朝同学们走去,招手。
婉拒题词仅签名 获赠学规拓片
凤凰湖南:到岳麓书院来访的国家领导人还有哪些?书院接待他们有何特殊讲究?
朱汉民:胡耀邦、江泽民、朱镕基、李鹏、贾庆林等等几十名国家领导人都来过。一般这些国家领导人前来参观考察,我们都会准备纸笔,想要他们题词或是签名。这次胡锦涛先生婉拒了题词的要求,但是签了名。
另外,我们赠送了一份代表岳麓书院文化内涵的纪念品,一份装裱好的学规拓片。他说,这个我带回去会好好学习。
千年学府备受关注 抢抓机遇延续“活的生命”
凤凰湖南:我们知道,岳麓书院作为千年学府,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书院代表着一方文脉,是精神圣地。但是传统书院保留至今的并不多,岳麓书院为什么能够保存得这么好,并且至今仍在发挥传道授业的作用?
朱汉民:在我看来,应该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即岳麓书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一个标志,凝聚了中国文化的核心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我认为这是“有生命力的东西”,所以每次经历战乱,书院都能很快得到了恢复。地利,书院最早都是办在山里面,但是岳麓山靠近长沙这个省会城市,这是得天独厚的一大地理条件。人和,就是历代人士对岳麓书院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书院有一个六君子祠堂,专门纪念对书院创建复兴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当然,长期以来,包括现在,国家领导人对于岳麓书院的发展都很关注、关心。
凤凰湖南:在您看来,岳麓书院对于今天的中国有什么标志性的意义?
朱汉民:最大的标志性意义在于它是一个见证,见证了中华文明数千年不间断的历史,见证了悠久的中华教育史。书院是代表中国传统教育的集大成,继承了古代各种学校,优秀的教育思想。很奇特的是,岳麓书院演变成了近代高等学府,代表了中华优秀教育历史的延续性,是古老书院和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结合,连接了中国古代和近代教育的桥梁。
我认为它还代表了儒教文明,儒教文明最有代表性的是有非常多的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做人等等教育模式,对当代人类教育是有借鉴意义的。
凤凰湖南:习近平总书记主政以来,大力倡导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您觉得这对岳麓书院来说是一个新的契机吗?
朱汉民:我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修复了岳麓书院,在修复过程中,我们认为,这不仅是恢复一个古迹,我们一定要让其成为一个“活的生命”。所以我们恢复了它的人才培养。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招大学生,90年代招硕士生,到21世纪招博士生,现在已经具备高等教育完备的人才培养机制,研究的学问又跟传统哲学、国学等有关系。
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复兴传统文化,这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我们也认为我们要承担这份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凤凰湖南:既然是新的契机,岳麓书院对于未来发展有着怎样的规划?
朱汉民:在学术研究方面,我们将继续研究经学、国学、历史学、湖湘文化等。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还想把中国哲学申报成博士后流动站,把历史和哲学这两个学科进一步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另外,在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又声的支持下,2013年岳麓书院成立了“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我们希望岳麓书院不仅仅是湖南大学的一个院系,更要把它打造成全国研究国学的一个平台,面向全国招标国学课题,支助优秀国学著作的出版,推动国学发展。
最近我们正在与省委宣传部讨论,准备开办“党政干部传统文化研习班”,由书院的老师讲授国学、湖湘文化等传统文化,使湖南的党政干部也能接收传统文化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