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家训家风传承与创新论坛在京举行

日前,“中华家训家风传承与创新”论坛在京举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北京四海孔子书院等单位的2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地方教育局领导、中小学校长和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子课题研究的实验区、实验校领导及骨干教师出席了论坛。

jf

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就如何发挥家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热烈探讨。与会人员认为,中华古代家训核心思想中有很多值得传承和弘扬的精华;这种传承和弘扬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传承和弘扬中华古代家训核心思想中应当重视做好现代转化工作。很多同志还认为,家庭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要积极探索通过建立和办好家长学校,在家长学校以及中小学的专题课、校本课程中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题课等办法,推动和落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

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原所长王殿卿教授对中华民族基本道德规范体系形成与发展做了概括性的回顾。他认为:我们的先人在历史实践中形成、培育和不断发展的一整套传统美德规范,可称之为基本道德规范体系。它们是传统家训和蒙学教材传播的核心道德理念。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讲,“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这种“独特的价值体系”,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它使得中国成为中国,使得中国人成为中国人。可以说,它是当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的“共同价值观”,当今在中国大陆上,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因此,十分需要总结和研究我国历史上中华美德规范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以便为建构当代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营养,寻求智慧。他还指出:中华民族基本道德规范体系是一个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在内容与结构上,根据时代要求而调整,有增有减。仁、义、礼、智、信、忠、孝、诚、廉、耻等核心道德,都是从处理“修齐治平”等各种人际关系的长期实践中,总结、提炼、概括而成,具有一以贯之,高度的恒定性,成为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的文化基因。每个核心道德(德目或价值),都不是凝固不变的概念或教条,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与变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华民族基本道德规范体系,是一代代中国人,长期创造的精神财富、文明成果,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是从来没有被割断的精神命脉,它是中国人看待世界、社会、人生,独特的价值体系和精神世界,是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

江苏师范大学陈延斌教授在发言中阐述了中国传统家训的内涵、起源及其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和教化途径、方法、形式等问题。他指出:家训是我国传统国学、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部分。家训文化在中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国传统家训的内容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但核心始终是围绕教子立身、睦亲治家、处世之道三个方面展开的。传统家训在教化途径、方法、形式上都作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探讨,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颇具特色的措施和经验,其中不少至今仍值得吸取和借鉴。家训文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比如,作为家庭教育的教科书,传统家训拓展了儒家思想社会教化的视角和领域,加速了儒学的社会化过程;家训文化的伦理教化功能为儒家“修齐治平”的政治伦理思想和理想人格模式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家训文化作为封建意识形态的家庭化,对封建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了重要的反作用;作为传统文化组成和体现的家训文化对世风和社会成员的感情心态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南开大学王处辉教授就中国传统蒙学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和教育特点做了介绍。他认为,传统蒙学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其一、具有“蒙以养正”的教育理念。其二、以“明人伦”作为蒙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目标之一。其三、将官方价值观即社会大传统主流价值观以易读易背、先入为主的方式灌输给蒙童,使之成为其精神世界中的第一种价值尺度。其四、用人类应有的广泛的“仁爱”精神及崇尚圣贤榜样的价值取向教育蒙童。他提出了传统蒙养教育经验对当下中国儿童教育的五点启示:一、加强社会道德教化系统的建设刻不容缓。二、对蒙童的道德教化,采取强价值干预的方式。三、道德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孩子抓起,而且要用易读易记,读来上口,背诵方便的方式将社会主义主导价值体系传输给少年儿童。四、儿童教育必须做到三贴近:贴近儿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要适合儿童将来长大成人后必须面对的世俗社会生活准则,进行教育与引导,才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五、将传统社会道德与价值取向的精华与当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有机结合,在对传统道德及做人的教育进行继承与发展的同时,将之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有机结合。

中国教育报刊社总编辑翟博以“中国人的家教智慧”为题做了专题发言。他强调指出: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也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中国作为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向以重视“家教”闻名于世。家训是中国家庭教育传承发展的最好记录,是中国人家庭教育智慧的结晶和集大成。翟博同志还介绍了“家训之祖”,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著名家训《颜氏家训》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北京四海书院编辑曹磊就家训名篇,宋朝司马光所著的《温公家范》做了专题解读。他认为《温公家范》主要有几个特点:首先,强调“礼”的作用。其次,重视“德”的作用。第三,明确了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义务。第四,提倡和睦的重要性。第五,倡导群体观念。他指出,《温公家范》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温公家范》所包含的“以礼治家;以德传家;各安本分;每个人都要为家庭尽义务”的思想成为后来中国家庭教育的核心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形成起到了很大作用,一直到现在还仍然影响着中国人。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教育与管理系主任厉育纲的论题是“中外家庭教育思想比较”。她把中外家庭教育思想的共同点归结为五点:1.都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2.都主张家庭教育应从小做起,及时施教。3.都有父母在教育角色上的分工。4.都重视培养孩子热爱求知的习惯,重视阅读。5.都重视言传身教。中外家庭教育思想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贯穿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历史的是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比较注重诸如:“德教为先,尊老爱幼,修身为本,以身作则,立志自强,博学慎思”等等。西方国家在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以后高举“人性”、“人权”、“自由”、“民主”、“平等”大旗,社会思潮发生很大的改变。而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的兴起、发展和繁荣使得西方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子女心理的发展特点和行为改变的技巧。

同济大学教授、上海市伦理学会副会长的邵龙宝在发言中指出:古代家训当代转换的应遵循四条方法论原则:1.理解“变与不变”之辩证法及观念转化。2.理解传统与当代的对立统一关系。3.打通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隔阂,由培养圣人、君子到培养当代公民。4.让古代家训“活”在当下,创新家风、家教。

北京师范大学赵忠心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程方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孙春晨研究员结合专家们的讲座做了点评发言。

0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小区122号  邮 编:100095  电 话:17710966551
邮箱:confz@163.com  网 址:http://www.sihaishuyuan.com      联系站长:联系站长
京ICP备1802172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6110号    
经典诵读 | 全球儿童经典诵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