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孔子书院释奠礼用乐之辞章考

公元前551928日,大成先师孔子在尼山洞中出生。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夫子的出世开显诚敬谦和之道,直探明德中庸之体。从此我们中国人的一点灵明便可以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体用兼备。那么作为夫子的象征的9.28也自然成为当代儒家的重要纪念日。

同时9.28也是书院的“建院纪念日”。书院建成近十年,已经平稳地走过了萌芽时期,正在逐步地发展和成长过程中,所以这一天也是书院的“生日”,对于书院意义也很重大。书院继承儒家之道,对尊师很重视,所以这一天也是书院的“尊师日”,这既是对先师孔子的缅怀,也是对书院老师们的一种激励。书院会在每年的928日举行释奠礼——祭孔仪式,是一种对仁义礼乐的回归。

12977643_221n

关于祭孔时使用音乐的起始,是比较早的。《阙里文献考》认为在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就以“六代之乐”纪念孔子。隋文帝仁寿元年曾经专门制定乐舞祭孔。而四海书院释奠礼所用音乐,如《安和之曲》、《景和之曲》等等,则是来源于元代的《大成登歌乐》。关于此,《世法录》记载;“洪武元年八月丁丑,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仍用元《大成登歌乐》。”

而关于书院祭孔用乐所填的歌词,是以明代洪武年间修订的两套歌词为蓝本的,应该说试着两套歌词的综合。

朱元璋本人十分推崇孔子,他说:“先师孔子,扶持世教,功德广大,万世帝王之师也。”并于洪武六年命翰林承旨詹同和侍讲学士乐韶凤在宋元文献的基础上重新修订祭孔词章。这一次的成果保留于《明太祖实录》第八十四卷中。在洪武二十一年三月,又一次修订祭孔乐章。而二十二年的那次保留于《明史》第六十二卷。这两种辞章都是全文保留的,相比较下来大体相同,只有很小的部分有异体字等等差异。与书院所用的对比即可了解书院版本的出处。

例如送神的《咸和之曲》云:“有严学宫,四方来宗……威仪雝雝。……”就是综合了《明史》“四方来宗”和《实录》“威仪雝雝”两句,《明史》中作“威仪雍雍”。可见是二者的综合。不过总体来看,是以《明史》版本为主体的。

而值得一提的是,经过部分学者的对照考证,《明史》版的辞章与《宋史》乐志十二和《元史》礼乐三完全相同。换句话说,洪武二十二年《明史》版是对宋元礼乐的一种回归。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书院所用的祭孔音乐辞章是以宋元礼乐为蓝本,参考明代洪武六年的修订而成的。

附:书院祭孔辞章

迎神《咸和之曲》:大哉孔圣,道德尊崇。维持王化,斯民是宗。典祀有常,精纯并隆。神其来格,于昭圣容。

初献《宁和之曲》:自生民来,谁底其盛。唯师神明,度越前圣。恣帛具成,礼容斯称。黍稷非馨,唯神之听。

亚献《安和之曲》:大哉圣师,实天生德。作乐以崇,时祀无数。清酤唯馨,嘉牲孔硕。荐羞神明,庶几昭格。

终献《景和之曲》:万世宗师,生民物轨。瞻之洋洋,神其宁止。酌彼金罍,唯清且旨。登献唯三,于嘻成礼。

送神《咸和之曲》:有严学宫,四方来宗。恪恭祀事,威仪雝雝。歆兹唯馨,神驭还复。明烟斯毕,咸膺百福。

参考文献:

[1]展龙.明洪武时期祭孔仪制考论[D].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

0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小区122号  邮 编:100095  电 话:17710966551
邮箱:confz@163.com  网 址:http://www.sihaishuyuan.com      联系站长:联系站长
京ICP备1802172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6110号    
经典诵读 | 全球儿童经典诵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