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性善论坛”何光荣老先生《大学》讲记

11月29日,第二次“性善论坛”在百合素食(书院店)举行,书院恭请宿儒蒙山先生继续解读《大学》。本次的讲座何老主要阐释了《大学》首章部分,在今后的系列讲座中,何老会继续细致地讲解,敬请关注。(编者  撰)

5594850108976397

程明道说:“大学者,圣学也。中庸者,圣心也。”

“圣学”二字,究竟如何理解呢?郑玄是汉朝的哲学家。郑玄就说:“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不博学就为不了政,就是这个意思。圣字在《说文》中有“通”的意思——圣者,通也。四通八面之学,无有不通,天下的事,人间的事,物界的事,无所不通。圣学,无所不通之学也。在我中华诸子百家中,唯有儒学能当得起这句话。无所不通。《汉书·艺文志》中把诸子百家的学说分为九流十二家,他们的学说,都带有片面性,都不全面。儒学与墨学,这是最主要的学问。墨学,后来就式微了。因为它说得不够全面,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但说得不够全面。唯有儒家,比如大学,它全面。圣学,就是无所不通之学。

到了孔子时代,他完成了五经或六经的理论,他都把它整理完成了,这个时候,经典就确立了。在孔子之前,还没有确立经典,在孔子之后,《诗》《书》《易》《礼》《春秋》等都出来了,经典就完备了。到了唐代,形成了十三经。我们现在用的十三经,就是唐朝时编的。后来发展到北宋,我们都知道,周濂溪是第一个人,创立了道学。周濂溪发表两篇文章《通书》和《太极图说》。

《通书》,讲了圣的含义。他讲了三个字。第一个字,诚。诚实的诚。第二字,神,神明的神。第三个字,几(机),机遇的机。如果按照周濂溪的意见,再加上圣学,你想想看,他得要通的。第一个是诚,这个诚字加得特别好。神,可见至诚与否,是神或不神的基础。你要不诚,他就不神。不神,机遇的机,变来变去,你就掌握不好。周濂溪把圣确立后,接着说;“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就是圣人要明白天道,也要明白地道,就是要明白天地之道,还要明白人道。要把天地人物之道,都融为一体。能够通体达用,这才叫圣。这是《通书》里涉及的第一个问题。

《通书》里面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克制人欲。周濂溪指出来,学的问题——无论你学什么,最终的目的都要达到“克制人欲”。要克制那些不利于自己、社会、人群发展的人欲。所以学的问题,就是克制人欲。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个概念,以前听得多不多。所以应该把它看做,一个老概念,北宋的人就讲了,但我们今天好像没怎么听说过。

所以说起北宋道学的发展历程,从源和流说,可以从孔子说起,或者从尧舜说起,大家熟悉的有四句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从那个时候开始,那就是源。

王阳明说:圣人之学,心学也。圣人之学,就集中在一个字——“心”上。

王阳明曰:“圣人之学,心学也。人心惟危,此心学之源也。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良知是学问大头脑。除却见闻酬酢亦无良知可致矣。”(何老手书条幅)

周濂溪建立道学的理念,诚神几而圣,第二,克制人欲,就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认识到这个道理。我们讲大学之道,就是要具体地接触这些东西。所以,北宋的道学,可以说是心学之源上的流。源和流,我们把这些东西弄清楚。

刚才说到圣学,只一个字——心。这个字从哪来,天地物人,天地物之间,就包含了一个道在里头,这个道里,有些东西似乎说不清。但一定要说清。说不清没法交代。哪有说不清的。天地物人,就在天地之间,就在天地物之间,是不是存在一个问题,什么问题?生机。或者就叫做神,神明的神。天地变化的时候,谁能说清楚,也没有物,也没有人。我们只能假设,在天地变化之间,必然有神,也可看做神明的神,也可看做神妙,它可以生出万物来。一条小鱼、一只小鸟,神不神妙。神,妙万物而为严也。这个神,究竟把它放在什么地方妥当,大家可以思考。据说,地球在四十五亿年前开始就存在了。也就是四十五亿年前,地球不存在。地球不存在,我们只能说天。因为我们住在地球上。天和地发生变化,神最好就放在天地之间。大家觉得这样是否更合理。有了天和地,有了神,万物就出来了。万物一出来,你不管看见一个小蚂蚱也好,小狗也好,那就是那么漂亮,天真活泼,会跳会叫。再接着,人就出现。人为万物之灵。人比万物更神妙了。天地人物,古语说人为万物之灵。他那个神妙的程度,连物也赶不上。妙不可言。他灵,灵得你没有法理解。那个感情上的变化,你没法琢磨。眼睛一眨巴,主意就出来了。说到人,《礼记》上说,人为天地之心。归到这个心上来了。

我这个在讲经文之前,先说几句这个。现在我们来看经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三句话,朱熹说,这叫三纲。我反复琢磨,最好这三句话,最好在明明德、在亲民,看做两纲。在止于至善,它不是纲,它要你做到最完美的程度。庄子把这两句话,叫做内圣外王。明明德,内圣,亲民,外王。而且要把这两件事情,做到至善至美的程度。所以我的理解,可以供大家参考。但是你一定要尊重朱熹的意见。朱熹,你随便在他老夫子面前,你随便敢说话吗?

再往下看。这不是说“止于至善”吗。至善,前面有一个止。止,停止、达到。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要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心里就有数了。不是敷衍一下。明白了就算。不但你要理解得特别透彻,要做得特别实在。你要把自己的明德表现出来,亲民,你要去亲民。亲,也做新讲。新民如何理解,即造就一代的新民。

所以,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要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标准定就下来了。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心里不要折腾,要安定。前面那个静,就是心要静下来。后面的安,比静,要更加完善一点。安而后能虑。为什么要安才能虑?这个安,可以理解为心专一了,专一才能安,心专一了,认准了一个目标,他就能虑。虑,反复思考,各方面衡量利弊。虑而后能得,就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来。这五个字,知止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五个字,对我们自己有没有启发。是不是思想发展的过程?从一开始不知道,乱的,到认准了目标,有这五个字的过程。

“物有本末”,接着新的概念就出来了。物有本末,有枝有叶。一个事情,最重要的根,然后是枝,然后是小枝子,树叶,是不是任何事情都是有本有末。这就是联系自己实际,想问题的时候,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这是一般的事情来说的,小事来说的。对于道来说,无终无始,无始无终。对具体的某一件事来说,有终始。你知道了他的顺序,有本有末,有终有始。则近道矣。不是得道,接近那个道,还不是完完全全的道。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几句话,是不是逻辑特别严密?对我们思考来说,写文章来说,是不是都可以学习?你到什么地方去,能找出这样的文章来。别的地方都没有这样严密,一个字紧接一个字,咬住了,中间没有缝隙可钻。这是一段逻辑性特别严密的话。下面,转了。怎么转呢。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在这里,我要提出一个问题来。大学之道,就是“大人之道”。大人是什么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古时候,天下万国。从先民建国,到尧舜时,讲了协和万邦。当时的国,现在想起来,像现在一个县那么大的地方,或者一个专区那么大的地方,看你的自然条件如何,山前可成一国,山后可成一国。尧舜,会万国诸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究竟是谁的学问。国君的学问。大家同意吗?先把国治理好,表示你是明了明德,把亲民做好了。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逻辑严密。我们所见者小,但逻辑可以严明。现在文风不好,没有受过这种严密的逻辑思维训练,平常思维问题,需要逻辑严密,逻辑严密惯了的人,一件小事,都可以发现它的逻辑,三层,五层。不管是具体的事,还是思想上的思维,都是有内在逻辑的。能说出三层意思、五层意思、七层意思,在几十个字里面把意思说得很完整,那你文笔就高了。左传里,就有很多这种情况,几十个字里头,就说明了很多意思。现在人,没有受过文字的基本训练,所以在这方面很欠缺。所以要改变文风,就是要从经典里面来领会。大家同意这句话。从读经典、背经典,反复思考经典开始。后来的古文、诗词歌赋也好,是不是都是从经典里面出来的。

大学之道,是大人之道。大人,是国君,诸侯。国君有大有小。不具体说他。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文章的气势,就大得不得了。不让你喘气。中间一层一层的意思,往下压。这里,一共有八层意思在里头,所以叫做八目。你们数数看。

最后,还要加一个,平天下。为什么要平天下呢。所以平天下,这个国,是大国。是主宰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国,所以才能平天下。是指在我们中国这个地方建立起来的天下。这个朱熹注解说:“此八者,大学之条目也。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国治而后天下平。”不用说,写这个文章,就我们现在念这个文章,都觉得,真是气魄太大了。我们在经典里面,就是儒家经典里面,也没有跟这一篇可比,逻辑严密,逼得你喘不过气来。没有,找不到。像这样的文章,是不是应该把它背下来。这才是真正的好文章。当时,我们的祖先,他还没有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全人类的、全球的天下。他还没有遇到。现在我们的人,有幸遇到了。这个八目里面,心正意诚,大家反复推敲一下,是诚在先,还是正在先?大家想想看。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还是这个顺序,我们没有法改变。没有必要去改变他。他说的这个不能改变。所以《中庸》,就说了一句话,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诚,对我们修身来说,特别重要。必须是先诚其意。下面总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个部分,大家想想看,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个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都能以修身为本,都变成圣贤了,那国家不是很好治吗?所以庄子就主张,修身是第一的,治国平天下是次要的。并不是不重要,但是它比起修身来,修身是最重要的。如果具体来说,天子的修身,比老百姓的修身更重要。都是同样重要,天子他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进一步想到,我们圣贤主政,跟现在西方讲的选举制度、民主,大家比较一下看看,用前面讲的这些东西,是不是更好,更完善。西方,选举,他管这些东西吗,你只有有钱,你就可以选。美国,里根,原来好像是演员。我们中国,在汉朝,刘邦,就不许经商的人参政,参政都不可以。老百姓都可以成为尧舜,尧舜,是百分百,没有掺假,含金量百分百。我们要跟西方的民主比。布莱尔说:民主死了吗?里根说,美国没有真民主。他是当总统的人。读到这个地方,我们是不是对儒家的治国安邦,敬佩得五体投地,你还能找出比他更完美的东西来吗?我们几千年来,就用这一套理论治国安邦,有盛世有乱世,盛世乱世如何来,我们看历史。盛世,他修身,他贤。乱世,首先是乱了心,乱了什么心,人的欲望膨胀,私欲膨胀。随便举例,两晋的时候,晋慧帝的皇后,贾后就特别残忍,她把大臣杀了,杀了之后,引起八国之乱。有圣贤修养的人主政,他乱得了吗?乱天下者,怎么乱的,八王之乱,这非乱不可。可以把历史搬出来,在圣贤的时候,绝对是治的,只有更完美和稍微差一点的区别,但一定是治。等到恶人当政,那是非乱不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我们讲到经典上的东西,跟现实的东西,回顾一下。

夫学一也,岂有道俗之分?所以分者在乎心而已矣。故志乎义,则道心也;志乎利,则俗心也。以道心而为俗学,则俗学即道学;以利心而为道学,则道学即俗学,只在义利之间而已矣。惟在朝廷则不然,朝廷风化攸系,故以道学鼓天下,则天下皆道学,而义风盛。以俗学鼓天下,则天下皆俗学,而利习炽。若君子自学,苟立志有定,则无不可者也。

——《明儒学案》何老手书条幅

政事本于人才,舍人才而言政者,必无政。人不患无才,识进则才进,不为无量,见大则量大,皆得之于学也,圣学正脉是穷理为先。

——《明儒学案-卷五十八·东林学案一》何老手书条幅

567533903830876375

 

宋儒吴澄曰,若曰徒求五经而不反之吾心,是买椟而弃珠也。夫学孰为要孰为至心是矣。

——何老手书条幅

(学习经典)要求之于心,联系自己的思想,反过来问问自己的心,如果把这个东西对照一下我们每个人的思想。有的人的思想,会神采飞扬,备受鼓舞。会想到自己,现在虽然是个小人物。但是人人都可以为尧舜,人人都可以为圣贤,人人都可以担当起天下大事。是不是这样嘛?这个里面,大学之道,是不是这个意思嘛。如果我们不具备这些思想,不反观自己,不唤起自己的良知、善性、真情,把它凝成一种前进的最伟大的动力,我们是不是有愧于个人的天赋啊。如果这么说的话,人为万物之灵。经典的东西,鼓舞人的力量,是没有办法估计的。经典的作用,不是给你多少知识,而是给你力量,智慧,给你取之不竭、用之不竭的心的力量,心的力量,是无法估计的。我们研究经典,而且把它联系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你说,会是一种什么状态嘛。一定会生一个心,过去浪费了时间,那往后,振作精神,鼓舞精神,少睡觉,多吃苦。除了这个以外,没有什么好办法。人,学与不学,是不一样的。学什么,跟不学什么,这是大不一样的。我说到这里,我希望,留点时间,大家借这个机会说几句。表明大家受了经典的鼓励、鼓舞,以后立大志,具体怎么立大志,各人有各人的具体的思想。

今天,刚才从经典里面,我自己重新感觉到受鼓舞。

 

 

何老最后结语: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是全人类,全球的问题,你那个门,是关不住的。全人类,都是人,全人类对我们这些东西,理解得不透彻,我们自己都没有研究好。你想凭空让人家外国人来理解你,是不可能的。你纵观全球,是不是全球也是一样。现在全球理论界,特别重视对中国的研究。但没有找到点子上,他说,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但办事有效。西方是民主,但办事没有中国这么痛快。我的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有一点特殊。我们的心,是不是经典,我们祖先的智慧的反映,王阳明说,这就是心学之源。良知之外,别无知矣。良知之外,没有知识。你们想想这句话,什么是良知。不学而知,不学而能。良知之外,没有知矣。良知之外,良知不但是我们自己有,连动物都有。

进一步,把我们的经典引向人类,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尽管现实情况让我们不满意。但我们需要在不满意中间继续前进,让人类了解我们。因此,我们就一定要培养人才。这个人才,就在我们中间,就在我们每个人思想里头。至于说,每个人怎么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个很难说。但作为我们整体的经典来说,我们要把全部,经典的问题,要想推出去的话,一定要做一番创新的工作,适合于新的形式。现在,全世界,从最近来看,又陷入混乱了,谁好谁坏,都分不清了。我们要把国际形式弄好,起决定因素,还是我们中国自己,要把治国安邦弄好。第二件事,必要强军。不强军不行。按经典的思想,是没有必要强军。全球要办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再忙,也都忙不过来。我认为,我们的经典,还需要用一个诚字加在前面。我们对全球问题,应该以柔克刚。实际上,有可能,必须是以刚克刚。《尚书·周书·洪范》讲究三德,讲的是什么呢?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刚克,古人用心,还真是了不起。按正常说,以柔克刚,自己也不会受伤害。以柔克刚,人家不听。以刚克刚。死伤惨重,把对方打趴下,他认输。

我们把经典,慢慢地推向全人类,全人类的心坎上去,因为我们的经典,都是从心上说的话。今天我们所讨论的,从明明德、亲民,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王阳明,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我们把经典研究好,我们这一段,二百一十五个字,我们就感觉到很受鼓舞。经典上,还有好多东西,各个方面去说问题。今天的课,觉得跟平常有点不一样,因为结合着经典在讲,不管大家如何理解,但是总觉得,经典上说的话,大家在讨论中间、发言也比较踊跃,让我们今后去坚持,一点一点来抠这个经典,抠这个经典,最终,是要出人才。人才,各人都不一样。按我们现在最需要的人才来说,哲学,政治哲学、教育哲学,最迫切需要人才。各人如何成才,主观愿望再好、再美,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不一定能实现。退一步,我自我修身,个人修养不就提高了吗。在经典里面,你真正深入进去,你就觉得心情愉快,延年益寿。对各人有什么好处,各人去体会吧。我今天,主要,是想把儒家的理论,八个字告诉大家,治国安邦,世界大同。这就是我们呐,学习理论,对照自己的心,对照自己的行,能努力到的,尽量去做。今天先说到这,谢谢大家。

(何老  讲授       妙慈  记录)

 

 

0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小区122号  邮 编:100095  电 话:17710966551
邮箱:confz@163.com  网 址:http://www.sihaishuyuan.com      联系站长:联系站长
京ICP备1802172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6110号    
经典诵读 | 全球儿童经典诵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