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日何光荣先生在百合素食二楼国医堂为远道而来的江西教育考察团做了一堂有关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讲座。何光荣先生已经94岁高龄,他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先修班,次年转入教育学系学习。1956年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1982年调入中央教育行政学院(现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治中国教育史。何老致力于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五十余载,其著作有《中国古代教育哲学》《中华大道》等。
在讲座中,何老首先提到了中国古代的教育观与人才观。他指出黑格尔所说的精神外化为物质实际上就是儒学,儒学讲的“道”,即精神,藏在自然里面。道法自然,道就是对自然精神的提炼。
中国古代教育的核心是什么,何老引用《中庸》当中:“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以及“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成则明矣,明则诚矣”。他认为诚代表了客观实在;是一种本体。以诚为本,由秉性真诚而明了天理,;由明白天理而内心真诚。 真诚既是天道运行的法则,又是人道运行的法则。只有为人真诚才可以说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人。而教育就是将人性当中的真诚引导出来。
何老指出,教育哲学就是教育理论的总规律。教育是从人的善性出发,政治也是从性善论出发。王安石云:善教者藏其用。民化上而不知所以教之之源。周敦颐认为,诚者,圣人之本;诚、神、机曰圣人。
何老认为中国的教育思想是要让人成为圣人。唤醒人的良心,唤醒人的善性,唤醒人的真情。发展创造性思维,克服自己的欲望。《尚书·洪范》云:以刚克刚,以柔克柔,刚柔相济。所以教育要善于循循善诱,要考虑学生的自尊和接受能力,不能强迫。
何老还认为,认识论是教育哲学的理论宫殿,《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认识论的要素包括学、问、思、辨、行。学最终落实到行为。这才是真学。性善论是教育哲学的理论基石,也是全人类进入大同世界的途径。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大学》当中的三纲八目为士人指出一条修身的途径,中国哲学讲究内圣外王。己欲立而立人。何老认为中国历史的表现在于圣君——经典——臣民三者的统一。
何老将中国古代教育哲学总结为三个字:性、心、情,这三个字上接历史,下接个人,就是一把尺子,用以衡量我们的行为。把天底下的道理用这个尺子衡量,就会归结到“善”。
最后,何老将自己的一生概括为:守穷,守苦,守孤。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这样的精神实属难能可贵,为继承先人的学问,我们需要这种清贫的精神。
何老的讲座引起考察团成员的热烈共鸣,他们都对何老表达了敬重。一位江西当地的教育局长表示要将何老的教育思想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为中国教育实践探索新道路。
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思想脱胎于西方现代教育学,已经表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概括地讲就是突出工具理性,忽视价值理性。将人看做是一个被动的接受体。不断给人灌输知识技能,却忽视了人心的培育。中国古代教育哲学注重整体的教育,将人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中,给人赋予责任感。同时通过希贤、希圣、希天,格致诚正、修齐治平,鼓励人的不断自我完善。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四海孔子书院多年来致力于发掘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并以之修正现代教育的问题,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之路。(更多文章请关注书院公众号:sihaishuyuan)
(撰稿:道吾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