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亮老师正心班《四书》课程心得

01

学习为什么会产生乐趣?或者说学习中产生了问题为什么会令人不安?我们为什么要知行合一?这些是一个教育学中经常思考的问题,而杨庆亮老师却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论语》中找到了根源,且让我们与正心班的小朋友们一同聆听杨老师娓娓道来……

02

正心班师生学习中

走入正心班教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墨拓吴道子《孔子行教图》,周围的墙壁上挂着古代名画的高清影印,与绿油油的花木一道营造着充满中国味道的空间。

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杨老师为师生们传授着儒门的心法:“假设一个情景,冬天里,我们的被窝那么暖和,早起时我拖延了五分钟,那请问这五分钟内大家会睡得安稳吗?”

一个学生应声而起,说·:“我并不会安心,我认同早睡早起的理念,而多睡五分钟看似舒服,却让我有一种违背自己信念的不安感,所以不会安心。”

同学的回答虽然简单而直接,纯是生活经验的反映。但正是课程中重要的一环,由着生活经验的引导,进入儒家的心性层面。这位同学的回答,正是儒家致良知的目的所在。致良知的目标在于要将隐藏在人性中的本然良知变成明觉,亦即可以上升至意识层面的觉醒,而非仅仅是潜意识中的感受。于是杨老师继续说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其中学与习是有差别的。习,是一只小鸟练习起飞的意象,它代表的是不断的练习,不断地印证学。只有行到才算学到了。”

“就一这位同学为例,他知道早睡早起是好习惯,这就算学到了,但还要不断的练习啊,学与习是天然的结合体,无法分开,一旦分开就会产生不安感,这是人自然的心理。就像这位同学所说‘虽然多睡了五分钟,却违背了自己的信念。’”

这不仅是学校中的事情,在家庭生活中同样也有也有体现。杨老师举例说:“我的母亲今年一百岁了,我常常给他老人家打电话问候‘妈妈,我想您了’。这时候我母亲总是讲‘你胡说,要是真的想我,就过来看我了!’”

杨老师这一番的演说令人想起王阳明学生所言的知行合一,阳明先生说:”……,未有学而不行者也,如言学孝,则必服劳奉养,躬行孝道,然后谓之学,……“,这让在场的师生一时明白,原来课堂上所学的道理本来就根源于人心人性,应该用于生活的各处之中。否则,第一个反对者不是外人,恰恰是自己的内心,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行持呢?

看,这就是杨老师的授课风格,将儒学的工夫透过一件件具体的生活事例传递给同学们,并从中点明原理,使学生们从日常事中感悟儒家心性修养的原则与必要性,化本然为明觉。

0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舆?”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杨老师将这三句相连而讲,互相发明。

关于温故知新,同学们谈起了自身的体会,一位同学谈到:”比如我读一本书,每读一遍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几遍下来的理解加起来会有更加深刻的解读!“

“对对,正是如此。”杨老师微笑着鼓励道。

在此基础上,杨老师深化道:“人生是螺旋发展的,常常是走到一个阶段,要回到之前的阶段才能继续向前。”

这一点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些难度的,于是杨老师讲到了小时经历之事:那时的杨老师还在上小学,每天有一位车夫接送,但有一次车夫忘记了。杨老师等了几个小时,直到他的父亲骑着三轮车慢慢进入他的视线。孩子的心总是更加明显和单纯,在与父亲拥抱的一刻,杨老师找到了”生命的源头“!

这种亲亲之爱,就是生命的源头,我们需要回顾这源头的阶段才能更好地发展,王阳明先生对此阐述道:“”父母兄弟之爱,便是人心生意发端处,将自家父子兄弟与途人一般看,便自没了发端处,不抽芽便知得他无根,便不是生生不息,安得谓之仁?”而孝顺,就是回到生命的源头。儒家认为,爱是有差等的,要从自家的父母兄弟开始。

说罢,杨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并指出其根部,为同学们阐述,温故而知新,“故”不仅仅所学的知识,人生的源头更是“故”的内涵!

在课程的最后,杨老师向在场的师生问道:“既然我们的发展需要不忘源头,那么这个过程是什么样的呢?请用四个字描述。”在一番回答后,正确答案响彻课堂,那就是“自自然然”。

此时,师生们才领悟到原来巧言令色是如此鲜矣仁的,因为不自然,也没有生命源头的滋润,故而不仁。

由此我们发现,杨老师的课程还具另外一个特色,即经典之间的相互发明。孝弟是人生修炼之源,是行仁之发端,本身就是温故之“故”,而这个人生修炼的过程是自然的,而非巧言令色的。

杨老师之所以这样阐述,我想一方面是由于东方文化的整体性,并非西式的学科分类一样泾渭分明,再者也和《论语》的语录体形式相关。《论语》中的每句话都很简短,但同样来自于夫子的修养,这也为经典的互参提供了空间。更为重要的是,从各各个方面切入而理解经典,会令人更为生动而深刻地感受经典。

04

 

杨老师与学生对话

(撰稿:童子家月)

0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小区122号  邮 编:100095  电 话:17710966551
邮箱:confz@163.com  网 址:http://www.sihaishuyuan.com      联系站长:联系站长
京ICP备1802172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6110号    
经典诵读 | 全球儿童经典诵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