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西山,书院十年——四海孔子书院十年文教展开幕式”于2016年12月30日下午1:30分在海淀北部文化中心正式举行。前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柳斌先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先生、全国政协委员凌孜女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齐家先生、中华女子学院教授回春茹女士、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谢嘉幸先生、海淀区政协主席彭兴业先生、海淀区政协副主席胡淑彦女士等一大批关心书院成长的师长和友人参加了本次展览的开幕式。
本次展览以四海经典导读中心20年的国学推广实践和四海孔子书院10年的国学教育成果为核心,以儒家精神为主线,将作为中国文化特色的书院教育作为展览的基调,分为:天地君亲师、德性之知、礼乐之教、文以载道、圣学日新、家国天下等几个部分,力图呈现一种全方位的儒家思想、学术和生活体系。
柳斌部长在观看《礼乐夫子》的演出之后高兴地说:“今天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一个下午,观看了意义独特的展览和非常有特色的、生机勃勃的文艺节目。展览和演出都以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为主题,非常感人。四海孔子书院存在的意义就是高举了一面旗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旗帜,这就是教育的初心。冯院长多年来在办学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对祖国的文化忠心耿耿,而且为了弘扬文化做了很多的工作。书院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基础,我非常赞成,非常支持。习主席说我们要走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中国的力量其实就在我们的语言和文字之中。如果离开了我们的语言文字,精神文化就没有载体。在小学阶段,四海孔子书院就非常重视诵读和写字,并创造性继承了古代的六艺,贯彻到具体教育过程中,这种实践很有启发。我觉得四海孔子书院会越办越好。”
楼宇烈教授也谈到:“四海孔子书院常年坚持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传统文化要进步,就离不开这种坚持。四海孔子书院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把传统融入到生活中,浸润到心灵中,对未来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一定能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我希望在未来四海孔子书院的这种理念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弘扬中国文化,并把它发扬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分享到中国文化的精神,让世界有一个新的面貌。”
全国政协委员凌孜女士也指出:“四海从创建开始,冯院长就做了很多工作,当社会上人们还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意义,关注点都在国外的时候,四海就走在了时代前面,我和冯院长一起推动这项工作,我们是在同一个战壕里面。到今天四海成为在全国都有重要影响的机构,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四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希望未来四海继续发扬这种精神,把传统文化教育推广到国外,推广到海外的华侨当中去,让海外长大的孩子也能认同传统文化,为祖国做贡献。”
天地君亲师
展览的第一部分是“天地君亲师”。古代读书人多设一天地君亲师牌位或条幅供奉于中堂。为祭天地、祭祖、祭圣贤的综合,也是传统敬天法祖、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的价值观念取向。中国古代以天为上,主宰一切,以地配天,化育万物,祭天地有顺服天意,感谢造化之意。古代君王是国家的象征,故祭祀君王也有祈求国泰民安之意。祭亲也就是祭祖,忠君孝亲是中国古代最珍视的品德。祭师反映了尊师重道的传统,是学术传承的重要方面。天地君亲师是传统社会中伦理道德合法性和合理依据,由于深入人心,对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都产生巨大影响。
书院本次文教展特别突出了“天地君亲师”当中“师”的部分。“师”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四海推广读经和国学教育的20年,离不开众多德高望重的前辈师长的支持。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赵朴初、冰心、启功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以政协议案的形式提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提出恢复中国传统的经典教育。四海孔子书院创办人冯哲先生受到前辈德化,立志投入到推广传统文化的事业之中。1999年,四海孔子书院的前身——北京儿童读经教育推广中心成立。2001年,“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正式启动。2002年,北京四海经典儿童导读教育中心正式成立,四海人在荒芜多年的土地上开始耕耘。2006年,四海孔子书院在西山正式成立。在推广传统文化和创建书院的过程中,任继愈先生、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汤一介先生、陈邦织先生等众多学界长辈给予了四海孔子书院无私的帮助。回顾书院成立的十年,师恩难忘,本次文教展也是对这些师长的感恩与怀念。
德性之知
展览的第二部分是“德性之知”。人人心中本有一分善性,发现和扩展善性之道,就是诚敬谦和,这也是四海孔子书院的院训。诚是基于对圣贤的真诚仰望。敬是践行着夫子的精神。谦是卑己自牧。学生们的学习无不于谦中进益。和是中庸之道的展现。书院坚持传统的同时对西方文化持开放态度,即为和的展现。
儒学自孟子以来,提倡修己之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心性修养,沿着希贤、希圣、希天的道路,实践一种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四海孔子书院在平时的教育当中也十分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在本次展览中,诚敬谦和的大幅书法立于展厅正中,反映了德性在书院教育中的地位。
礼乐之教
礼乐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礼乐文明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传统的“礼乐文化”在今天还是能起到提升人类道德,使人们达到自我完善的作用。
文以载道
宋代大儒周敦颐提出“文以载道”。他在《周子通书·文辞》中说:“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美则爱,爱则传焉。贤者得以学而至之,是为教。”可见古代先贤不仅重视道德教化,也重视文学的培养。只有优美的文辞才能传播正统的道德。因此,四海孔子书院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文字功夫、文笔能力都特别重视。书院聘请了对于文字、音韵、训诂有深入研究的老师来给大家指导经籍课。
家国天下
《大学》中提出了儒家的“三纲八目”,将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作为一个学者的人生观。宋代大儒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这都是儒家对家国天下的关怀和体会。
四海孔子书院作为一家民间机构,长期以来致力于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以及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书院已经连续几年举办了海峡两岸国学夏令营,邀请台湾的中小学生来大陆学习访问,带领大陆的学生去台湾感受传统文化。此外,书院还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尼山圣源书院、美国夏威夷大学共同举办中国文化高级研修班,促进中美之间文化交流。书院还承办了“中德哲学对话”,并吸引了一大批来自国外的学校来书院交流学习。同时,四海孔子书院长期为国内中小学教师设立了传统文化教育“师训营”,还承担了国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这些活动的参与和承办为四海孔子书院的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学问,也为他们树立了家国天下的济世情怀。
继承传统 开拓未来
传统书院有三大功能:讲学、教书、刻书。周敦颐晚年建濂溪书堂,二程也建立伊皋书院。朱子一生创建了寒泉精舍、同文书院等五所书院。书院是他们讲学的主要讲坛。古代书院还承担了很多社会教育的功能。清代浙江求是书院招考章程规定:每年正月、七月招考两次,无论本省外省,凡年在十二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青少年,都可以报考。此外,书院还有刻书、印书的功能,书院刻书质量优良,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甚至成为了书院的一项产业。
四海孔子书院十年来继承古代书院传统,在讲学、教书和出版方面都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书院开办性善论坛,邀请海内外很多著名学者,如安乐哲教授、牟钟鉴教授、王殿卿教授、何光荣教授、辜正坤教授等来书院讲学,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在教学方面,书院已经初步建立起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包含数学、英文、体育、科学等现代学科的一整套教育体系,有童子园、蒙学部、弘毅堂三个学部,师生300余人。2016年书院8名毕业生升入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国学教育专业深造,为体制外书院教育开创了一条新路。
在出版方面,冯哲院长早年参与出版大中华文库,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翻译成英文出版,向世界说明中国,这是中国出版史上的一项重大工程,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亲自回信表示支持,学界泰斗季羡林、汤一介等都全力支持。此外四海孔子书院与中华书局联合出版的国家经典教材(大字版)在国内民间书院学堂当中得到广泛使用。
四海孔子书院继承了古代书院的传统,又不断开拓新领域,把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起来,为民间书院的发展开辟了一条道路。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民间教育的开放,相信未来的四海孔子书院一定能在国学教育的土地上结出更加丰富的果实。
(更多文章请关注书院公众号:sihaishuyuan)
(撰稿: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