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孔子书院十年回顾之师长寄语(五):专访胡钰教授

编者按:2016年是四海孔子书院成立十周年。十年来书院建设渐有体系,无论是课程构建、师资培养,还是国家课题的承接、体制内外融合的实验,以及两岸交流、国际传播都有积极探索。近日四海鳌山研究院及鳌山文教园区的规划又为未来的十年打下了基础。回望近20年来四海的读经推广和教学实践,幸获众多海内外师友的参与和支持,为此四海传播中心正在筹拍一部纪录片,纪录20年来各界师长对书院的帮助。近日将陆续刊发牟钟鉴教授、安乐哲教授、王殿卿教授、何光荣教授、姚新中教授、梁涛教授等人的专访。以下是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胡钰教授的访谈录:

ag

胡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经济学学士、文学硕士、法学博士。曾任《科技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科技日报内参》主编、《前沿科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出版专著、合著、译著十余部。

四海传播:胡教授您好。我们知道传播学这个词“communication”本意就是交流、交通、互通有无,您长期致力于国家形象研究,国家形象的确立也是一个互通有无的过程。随着我们国力的增长,国家越来越注重文化方面的“软实力”。习近平主席近期提出了文化自信的口号。经过近代百年不断学习西方的过程,我们完成了现代国家的转型,成为了经济上的大国,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丢失了一些东西。找到自己的文化本位现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希望您谈一谈如何确立自己的文化本位以及如何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

胡钰教授:在清华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我们关注“国家形象”方面的研究。研究发现,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之后,GDP居全球第二,大企业数量居全球第二,但国家形象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换言之,中国的国家美誉度与其贡献度不匹配,国家软实力与硬实力也不匹配。究其原因,在于国家形象的传播战略与策略有待提高,但根子还是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匹配。这种问题突出表现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动力远超过追求精神财富的动力,以至于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中国企业富裕起来后,对中国的文化并没有相应的认同感,甚至于丢失了中国人最宝贵的文化基因。从国际上看,如果没有文化积淀,再富裕的人和企业也被看成是暴发户,在国际社会也不会得到尊重,也就无从谈起国家形象了。

事实上,想要塑造和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步骤的。这个步骤,首先来自于文化自觉。我们要认识到中华文化具有其特殊性、具有深厚的积淀和价值。只有文化自觉,我们才能谈到文化自强,才可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在文化自强的基础上,文化自信会不断增强。

在当代,我们要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就要推动文化与科技、创意、工业及市场的结合,让中华文化更具时代感染力和世界感染力。

ah

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创意、工业及市场的结合,会创造出优秀作品。比如清华大学的一位校友,制作了一部动漫电影《大鱼海棠》,今年7月上映。片子的主人公取自于《庄子》中的元素,故事情节参考了《山海经》,场景选址取自于福建土楼。整部片子鲜明地传达出中华文化的一些核心价值理念——包容、坚韧、和美等等。整个片子很中国、很人文、很唯美,也很有经济价值,约有五个多亿的票房。这样的作品注定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工业产品。

ai

怎样才能推动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呢?核心是推动文化的创意发展,推动文化领域的跨界与创新。例如,我国的文博事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文物说话”,让千百年的历史品转化成为当代人喜爱的文创品。仅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近年来其在开发文创产品方面成效显著,从早期仅仅是文物复制品的书画系列、瓷器系列等产品,逐渐发展到许多具有故宫特色与实用创意的产品,在提炼故宫的色彩、建筑、器物等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开发出“故宫猫”等文创产品达到8700多种,2015年的营业额超过10亿元。这种从“文化复制品”到“文化创意品”的转变,就体现了鲜活的文创理念,体现了文创产品的历史性、知识性与实用性、趣味性的有效结合。

清华大学最近也成立了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我们希望通过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与国际交流,让中华文化的时代感染力和世界感染力进一步增强,为树立文化自信、建立文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也希望跟四海孔子书院有更多的合作,携手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多更新的贡献。

aj

四海传播:谢谢胡教授,今年也是四海孔子书院建院的十周年。作为一家民间书院,四海在创办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困难。今天算是有了一定的成绩。我们想请您对四海孔子书院的师生说几句话。

胡钰教授:四海孔子书院已经走过十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传播的重要机构。我很早就知晓了书院,多次到访过书院,与书院的冯哲院长和诸位老师有过交往,对书院的高远的文化志向与坚实的文化实践深表钦佩。书院能够一步步走过来,走到今天,取得如此成绩,实在不易,实在可贺!

书院给我的突出感受是在文化教育与文化传播中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能够把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与精华用当代青少年喜爱的方式进行传授,能够搭建各种平台广纳世界优秀学者共同来讨论文化问题,这种视野与能力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事实上,今年暑期我也把女儿送到了书院参加夏令营,孩子回来后学到了许多中华文化经典,回家后还经常愿意翻看阅读书院编印的教材,对《礼运大同歌》等还会不时吟唱。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够在孩子心中播撒如此多的中华文化的种子,很令人感动与欣赏。

ak

当代的中华文化发展正处在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期,不论是中央的战略还是社会的需求,不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需要,都为发展中华文化提供了强烈的动力。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四海孔子书院的发展就要借势而起,顺势而行,既梳理坚持过去十年间行之有效的办学经验,又发现运用当代文化传播的崭新方法,特别是在推动文化与创意的结合上下功夫,比如说根据移动化、社交化、影像化的新媒体发展特征,制作出更多生动的微电影、短视频,比如说开发带有中华文化要素的文创产品,推动日常化、生活化、产品化的中华文化传播,比如说积极“走出去”,广交朋友,广搭平台,广发声音,开展全球文化交流活动等等。

中国要建设成为文化强国,需要全民共同来加强文化建设,需要更大、更强、更多的四海孔子书院。我们很愿意积极参加书院的建设,一道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并肩砥砺。

祝愿在未来,四海孔子书院越办越好,成为中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四海传播:谢谢您胡教授。

胡钰教授:谢谢你们。

(更多文章请关注书院公众号:sihaishuyuan

0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小区122号  邮 编:100095  电 话:17710966551
邮箱:confz@163.com  网 址:http://www.sihaishuyuan.com      联系站长:联系站长
京ICP备1802172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6110号    
经典诵读 | 全球儿童经典诵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