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林安梧教授:溯本追源,重塑“天地亲君师”信仰,在天地人伦中安身立命
编者按:2016年是四海孔子书院成立十周年。十年来书院建设渐有体系,无论是课程构建、师资培养,还是国家课题的承接、体制内外融合的实验,以及两岸交流、国际传播都有积极探索。近日四海鳌山研究院及鳌山文教园区的规划又为未来的十年打下了基础。回望近20年来四海的读经推广和教学实践,幸获众多海内外师友的参与和支持,为此四海传播中心正在筹拍一部纪录片,纪录20年来各界师长对书院的帮助。已经陆续刊发安乐哲教授、王殿卿教授、牟钟鉴教授、卓新平教授、张祥龙教授、林安梧教授、姚新中教授、罗肖群忠教授、胡钰教授等学者的专访,并将继续刊发大卫·巴拓识博士、辜正坤教授、刘悦笛研究员等诸位学者的专访。本期专访为台湾慈济大学林安梧教授。
林安梧教授,台湾省台中县人。国立台湾师大国文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台湾大学第一位哲学博士,当代大儒牟宗三先生高足,美国傅尔布莱德(Furbrighter)访美学人、威斯康辛大学历史系(麦迪逊校区)(Wisconsin University at Madison)访问学人。著有《熊十力体用哲学之研究》、《当代新儒家哲学史论》、《中国近现代思想观念史论》、《儒学革命论:后新儒家哲学的问题向度》、《人文学方法论﹕诠释的存有学探源》、《两岸哲学对话﹕廿一世纪的中国哲学》、《现代儒佛之争》(论文集)等。
访谈目录:
(一)文化强国一定要从教育开始,让东方智慧落地生根
(二)解决两岸问题,要用中华文化在两岸年轻人中培育情义
(三)儒学复兴要溯本追源,重立“天地亲君师”,在天地人伦中安身立命
(一)文化强国一定要从教育开始,让东方智慧落地生根
四海传播:林先生您好,您辗转于海峡两岸,乃至于世界各地,对华人世界的儒学发展做了很多年的深刻观察。我们今天的访谈可以先从一些小点切入。最近十几年,大陆的儒学发展也很快,以儒学教育为主的书院也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您对儒学教育未来期许有哪些呢?您对书院的发展有什么建议呢?您觉得如何建立一个既继承传统,有面向未来的书院?
林安梧教授:我个人认为,书院教育以目前的方式,总结中小学教育经验,再进行反馈,形成理论。我常说,从存在中觉知,到概念的反思,再到理论的建构,要不断的往复循环,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这个非常重要,不仅限于你们四海孔子书院,而是所有华人世界儒学教育的事。大陆有这么多的人口,有十三亿人口,现在究竟有多少青少年在接受这个教育。中国的经济发展起来了,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强国乃至军事强国。现在到了怎么成为文化强国的时候了。而文化强国一定要从教育开始,落地生根。我觉得书院教育要向这个方向发展,就是要扩大网络连接,做深入地扎根与探讨。这是从存在面、实践面上升到概念的反思和理论的建构。这个实践的过程自然而然地也会牵扯到其他的东西,比如西方的相关的教育理论。因为教育的理论只有进到实践的层面,才能够回过头来好好反馈和检讨理论,而不是教育学学者、哲学学者在书斋里拿着理论来回比较。我想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
书院学生表演
从目前来讲,中国大陆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这三十年下来,该有一个新的转变了。人类文明其实也从现代化发展到后现代化了。人要开始反思,自己怎么回到人的本源,回到天地自然。这个思考已经不是现代性的思考,而是后现代性的思考了。现代性是以人为核心来进行思考的。如笛卡尔所说的“我思故我在”,思维之“我”,理智之“我”确立,而后确立存在之“我”。这个启蒙的想法到现在就必须向前推进一步了。并不是说这个启蒙思想过时了必须革新,向前推进一步的意思是人必须要把自己放回天地,放回宇宙重新思考人的定位了。我觉得这个定位的思考关乎整个人类的教育的,必须重新反思。这个时候,反而是我们东方的许多智慧,必须释放出来参与这个思考了。以前在这个现代性里面,人类所追求的可能是自由、民主、人权,但最近我跟朋友讨论问题时就思考,可能具有人伦基础的人权会更好,具有民本思想的民主会更好,具有自觉意识的自由会更好。人伦、民本、自觉其实就是咱们中国传统文化最强调的元素。以人为核心并不是以权力为核心,而是把人放在天地之间,去追求安身立命。我认为,这也是整个人类文明下一步要碰到的问题。因此,中国文明应该是有机会,提供下一波思考的。中国要参与进来,展开更多的文明对话。
书院承办“中德哲学对话”
但是话说回来,我们要给世界提供这些思考,我们自己必须先进行实践。我觉得实践落实目前还是很有希望的。你看国内书院林立,各种国学班,各种在家自学等种种实践活动,我想这其实代表着一个新的风潮。实际情况可能是良莠不齐,方向不一,理念混乱的,国学的复兴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年代,需要好好的重新思考,深入思考该如何进一步改善的时候了。
你们四海孔子书院十年实践之功,应该说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需要好好的回到我们存在的觉知,再做概念的反思,再做理论的建构了。这是不断地交互的,如此可能就会有一个新的突破与发展。从时间上来看,可能还需要十年爱能探索出一个更成熟的方向。
(二)解决两岸问题,要用中华文化在两岸年轻人中培育情义
四海传播:您这段话非常精彩,关于理论的建构的确是书院一直关心和思考的问题。然后,由于您也是经常在两岸学界走动,致力于用中国文化来连接两岸关系,想请您谈谈两岸的问题。我们觉得两岸的问题实际上取决于两岸的年轻人,我们该怎么在两岸的青少年里边做一些工作。从去年开始,四海孔子书院就开始探索开展两岸青少年的交流互动,邀请台湾的小朋友来到大陆交流学习。我们从儒家文化的角度,以中华文化为纽带,让孩子从现实生活中思考如何实践中国文化的精神,如何共同解决未来的两岸问题。因此想请您在这方面给我们一些建议。
林安梧教授:这个问题,实际上政府与民间机构可以合作,一起关注未来两岸年轻人的交流。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到处都是台商,他们的下一代,以及在台的三十几岁的年轻人很多也是很有才干的,可以让他们多来大陆参与公共事务。通过公共事务的参与,你就可以感化和提升他们。他们觉得致力于整个大中国的事务,整个人类事业的发展,他们会觉得有意义,而且有出路可以发展啊。这些人来的越多越好,他们就会成为调节两岸关系的纽带和力量。这个策略其实就是大宋对南唐的策略。大宋收复南唐的策略是人类文明发展可以借鉴的,因为它的破坏是很少的,宋代接下来的时间发展的也很好,南北方发展的都不错。
四海传播:从这个角度讲,要对两岸做一些工作的话,目前比较可为的空间就是中华文化,我们书院现在做了几期两岸交流活动,围绕中华文化方面的活动。
书院举办的两岸少年哲学营合影留念
林安梧教授:你你们现在做的这个工作我觉得是可以的,你们承办两岸青少年的交流互动活动,这样他们就会一起思考和面对两岸未来的问题。自然而然,在这个合作的过程里面,双方的想法和生活经验就会交换,然后就会促进他们对概念进行反思,就开始想我们该怎么办了,他们就会开始想更多更深刻的问题。这个事情不仅要做,还要不断地做,大规模的做。人都是有感情的,你让年轻人有合作有来往了,来往的久了,情义和情分就在了嘛。情义和情分加深了,两岸就一定会有和平的未来。现在的两岸年轻人情分和情义不足,问题就出现了,再加上受到国际政治势力的影响,就更麻烦了。美国特朗普显然是想拿台湾和韩国当棋子嘛,美国到了非转不可的时候了,要从权力本位转向文明本位,但是它还不愿意转,因为转了之后美国人很难过的。美国的经济很可能没有办法一直跑在前面了,国力也要衰退了,在人类的文明里面它就没有机会在称霸了。现在人类的文明还是在靠权力还衡量的,本来人类文明不应该是一个权力的概念,而应该是文化层面的东西。这个转变必须要有的,需要多方学者的呼吁,大家要去不同的文明中开发出适合全人类的文明,有一些很小的国度,也许蕴藏着很高的文明。
(三)儒学复兴要溯本追源,重立“天地亲君师”,在天地人伦中安身立命
天地君亲师
四海传播:中华文明应该是有这个蕴藏量的。前提是我们自己有一个很好的实践,这个实践也要靠教育来支撑。您觉得致力于儒学的复兴,或者说儒学教育的复兴,中华文化的未来应该从哪些方面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书院很关心这个问题,关乎到书院未来的办学宗旨和方向。
林安梧教授:儒学,我们常讲,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知之本也。天地,就是自然共同体,先祖,就是人伦的共同体,君师,就是政治社会文化的共同体。儒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这三个大的共同体,是离不开的。凝结成五个字就是“天地亲君师”。所以,我主张要把这个牌位重新立起来,作为一个很清晰的象征。传播儒学,就要告诫人们,你不能离开养育承载你的自然,不能离开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人伦环境,不能离开文化教育、政治社会。其实政治社会文化是连在一起的,又跟人论也是连在一起的,最后又规范到天地自然的。正所谓“范围天地而不化,曲成万物而不遗”,“开物成务”。我觉得未来儒学,应该在这里开启它的活力和影响力。我们谈到人,你怎么教养呢?为什么“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我认为孝悌慈就是中国文明绵延不断地奥秘。孝,使我们纵向的对生命根源的追溯,悌是顺着生命根源下来的横面展开,慈是顺着生命根源往下纵贯一直延伸。四书五经所说的奥秘不出这三个字。其他人类文明也不能离开这三个字,离开这三个字的文明就很难是很好的文明。这三个字安排的最稳当的也就是咱们华夏文明了。其他的比如基督文明也安排这三个字,穆斯林文明也安排这三个字,但是他们实行的并没有我们华夏文明稳当。我们之所以稳当就在于我们追求溯本追源,并且能够延伸,能够扩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强调共生共存,共长共荣。华夏文明有宽广度,有博厚度,有高明度,有悠久无疆的一个向度。这是非常可贵的,一定要从这个地方追寻。天地之大的曰生。我们从这些地方下手去做,我觉得一定是可以的,并且对整个人类文明肯定是有贡献的。
四海传播:您讲的太好了,像您讲的加强两岸交流互动,对未来的建议和对年轻人的信心,在台湾学界、政界都是难能可贵的。谢谢林教授!
书院师生祭拜先师孔子
(更多文章请关注书院公众号:sihaishu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