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方醒 见贤思齐---刘超
我儿刘偌涵入四海书院学习三月有余,看到他的变化,似有判若两人之感,欣慰之际不禁使我回想起2006年7月间他参加夏令营时的经历。偶然的机缘,不仅使刘偌涵保留住了纯真的童子之心,焕发了他朝阳般的笑容,同时,我亦找到了并走上了教子育儿的最佳之路,孩子的变化也成就了我现在乃至未来的生活之道。“朝闻道,夕死可矣。”其言甚是。
曾几何时,在目送孩子步入了名牌小学,背着书包远去的背景,我胸中涌上了一股无名的激动。心里祈祷道:“这下孩子的基础教育没问题了,孩子有希望了”。然而,三年半过去了,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及状况不断地向我们做家长的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少儿阶段的率性带给学校的是不断地找我们谈话。说他不爱学习,行为有些不“端”,着实有失公允。刘偌涵读书的动力来自何方?刘偌涵不怕脏、不怕累、热情助人的善良心性来自哪里?我不知道,但是我深深体会到了他的专注和执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天经地义的优点,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却成了要改正的“缺点”。因为,他的行为影响了班集体,他必须按学校定好的规则去做,否则,就是不好的学生。他的热情一次次受到了影响和干扰。我不能不承认学校的规章是必须要遵守的。但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又有谁能遵守、实施呢?直到有一天,班主任又一次找我们:教学近二十年,像刘偌涵这样即聪明可爱、天真善良,又特立独行,软硬不吃的孩子没见过。他是块料,好的时候,只要他乐于干,班里考试数学全对的是他,语文成绩上去的也是他;相反,班里不交作业的也是他。为了他能适应学校规定的教育模式,我寻着机会耐心和孩子沟通,希望能在双方心灵交融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终于有一天孩子向我敞开心扉,他说:我不喜欢,老是考试,老是重复,没意思!又过了几天,他在他用纸叠的小飞机上写了一句话:好像有一股力拉着我看书。我的心在看到这句话后被猛然地震住了。孩子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趁着他童心未泯,学习动力尚足之际必须行动,要独辟蹊径才能有出路,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在孩子一年级时,我曾隐约感到应让他接触,学习些中国传统文化,要让他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因为在他爷爷在世时,三家人冥思苦想给他起个小名,还是他爷爷最后给他定的小名“东东”。一则,让他知道他是生于东方,长于东方,是东方之子;二则希望他长大能当家作主、自立、当东家。其用心之良苦一直索绕在我心头。当时四海教育中心在人大北门有一个周末班,我曾主张让他去学习。然而,未能如愿。因为几个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1)什么年代了?现在是现代社会,还要学习这些老旧的东西干什么?2)学了又不懂学它有什么用;3)这里面尽是封建的东西,尽是糟粕;4)学习学校里教的基础、正规的东西就行了,这还没学好呢等等。何谓老旧的东西?何谓封建糟粕?何谓“基础”?何谓“正规”?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因为我的浅簿,当时我无言以对。
幸运的是,刘偌涵喜欢读书,每周都带他去图书馆,从那里从网上我看到了四海的办学理念以及要举办夏令营的宣传册,冥冥中我感到机会来了,当机立断,给他报了名。
半个月的营员生活,当我在结营日赶赴营地时,在路口迎接我的是于老师,他向我介绍了孩子的点滴情况,并一再提醒我:孩子的鼻子有点问题,要我赶紧抽时间带他去看一看,要不会影响他的鼻、额窦,进而影响他的大脑智力的发展。我一下子被感动了,老师们真是细致入微、关怀倍致。当焦老师谈到孩子学习、生活的变化时,给了我与以往学校老师完全不同的感觉,他看问题的角度是从孩子立身、立德出发的,他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的,都是特殊的,都是唯一的,培养孩子就是要根据他的特点因材施教……我的心又一次被触动了。
来接孩子的家长在门口看到了自己的孩子排着队出来,场面充满了亲情和激动。我尽力捕捉着从孩子脸上呈现出来的变化。他笑容满面、言语舒缓、也不记得是我主动拉着他的手,还是他拉我的手,我们边拉着手边聊,他爸爸长、爸爸短地叫着带我看营地,我非常惊讶,要知道,在我们家里,孩子是学着他妈妈的口吻叫我“哥们儿”的,家中的老人,尤其是爷爷、妈妈曾想纠正他,但是,很难。这不是件小事,是做人之根本,遗憾的是他9岁了一直没能解决称呼问题。然而,短短的半个月营员生活就解决了,我能不惊讶,能不反思吗?!
更让我感动的是,他说:“爸爸,给我买支冰棍儿吧!”我随着他买了根冰棍儿,唯一的冰棍儿。他拿在手里先递到我的嘴边说:“爸爸,你吃吧!”当时我一下愣住了,眼睛看着他,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刹那的感觉,真是不可名状。我语无伦次地说:“不、不、给你买的,你吃吧!”他不干,非要我先吃一口,我的心又一次被感动了。儿子怎么变得这么懂事呢?
下午,孩子们的汇报表演,刘偌涵背的是《孝经》,坦率地说,我未曾读过,他居然在短短的二周时间里大部分都背了下来,我很惊异,小学三年多了,他整篇的文章往肚子里装的又是什么?又有多少呢?他的潜能怎么就那么大呢?怎么说背就背出来了呢?而且很有气势,看得我们家长、辅导员目瞪口呆。当孩子、老师、家长们在烛光中唱着《感恩的心》之际,我感到有一股热流向上涌、再也无法控制内心的潮涌,眼睛湿润了……。想当初从开营前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依依惜别、难舍难分,到结营时反过来孩子安慰家长,他们的变化太大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临别时,我和家长们和部队战士辅导员一一握手惜别,他们也是五尺男儿,也都眼中含泪,我们向他们连声道谢,可是他们却说谢谢我们。他们说:“我们带过许多参加军训的人,而这些孩子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我们为带过这些孩子而骄傲,他们是不同的!”
夏令营后,我和我爱人终于有了一次与冯哲主任蒙面的机会,在他充满书香的办公室里,我的思想一点点清晰,一种前所未有的厚重感觉渐渐在心中凝聚,做事、做学问首先是要做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否则,一个人若是无根基,浪迹天涯、无方而游岂不成了行尸走肉?!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仁、不敬何以别乎?
如今,经典的学习救了孩子,使他日有长进;同时,也拯救了我们家长,共同成长,日新月新。内心的变化给了我坚定的信念:孩子当下的学习,这是良好的开端,这是成功的起点,元典文化的学习是孩子一生的积淀,一定要读下去,一定要读进去。
所有真正爱孩子,懂得爱如何爱的家人都应该期待孩子在其能有所担当之年,从所读之书中走出来,以淡定从容的生活态度,宽广的胸怀,遵循先圣先哲所熏习的安身立命之道,按照师长淳淳教诲,去笑对所面临的问题,去迎接所遇到的挑战,去探索、学习任何他所认定要掌握的知识,去积极地面对人生的。心立才能身立,身心的和谐,天人合一的和谐才是我们真正的终极和谐。和则通、和则顺、和而相同,和而不同才是构筑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美好世界的基础。让我们与孩子们相和与他们的心灵相和,以海纳百川之胸怀兼收并蓄所有值得吸纳的人类留下来的宝贵经典,乐此不彼、积善行德、学有所成吧!
刘超(刘偌涵父亲)
2007年3月29日